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熊猫烧香作者将出狱 欲致力网络安全

2009-7-20长江商报张勇军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那是一段中国网民遭遇浩劫的日子。

  “黑客”出身的李俊研制病毒,碰上了擅长“病毒商业运作”的“生意人”王磊和张顺,两者在“暴利”诱惑下的结合,最终引发了“熊猫烧香”席卷网络的灾难。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该病毒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溃数据系统,上千万台次的电脑遭到病毒攻击和破坏,给众多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被《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评为“毒王”。

  从案发到现在,两年半过去了,猖獗的“熊猫烧香”病毒已经被消灭。该案3名案犯相继出狱,只有“毒王”李俊仍在服刑改造。近日,本报记者经过辗转联系,先后与李俊、雷磊、张顺等3人首次面对面,他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作案细节,真实地还原了“熊猫烧香”的诞生和灭亡过程,这也是他们首次直面媒体。

  因“熊猫烧香”案获刑的李俊等人,被司法界称为中国第一批因制造电脑病毒获刑的人。但正如李俊所言,他们不是第一个制造病毒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制造病毒的人。计算机病毒的泛滥,拷问着中国发展仅10余年的互联网安全,显示出国家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在互联网安全的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因获减刑的李俊即将出狱,他表示,出狱后要改邪归正,他委托本报提前帮他联系一份网络公司的工作,他将投身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战斗中。

  6月29日,暴雨过后,湖北某监狱。雷磊拎着一袋零食,再次敲开了监狱的大门。记者陪同他看望正在服刑的李俊。

  “最近怎么样?还好吧?”监狱会见室内,雷磊一阵寒暄,李俊嬉笑着脸,显得很精神。从邻居到同学,他们相互熟悉,最后因为“熊猫烧香”病毒案件,两人成为“患难”兄弟。

  李俊称,他制作病毒之初,只是为了炫耀技术。简单心态的罪恶演变,源于认识擅长“病毒商业运作”的王磊和张顺。在“暴利”的诱惑下,他们的结合,最终引发一场中国网络灾难。

  初衷为炫耀编程技术 尝试制作超级病毒

  2005年9月,“黑客”出身的李俊,因没有正规的计算机专业学历,在广州、深圳屡屡碰壁,最终失望而归。为提高编程技术,他报名参加武汉某软件培训学校,学习“WEB”软件设计,直到2006年9月。

  李俊觉得编程课太枯燥,选择了提前退学。之后的日子,他每天躲在关山关南小区的出租屋内玩电脑,和网友交流编程心得。一天,他所在的编程爱好者群里,一个网友突然问李俊,“我的电脑又中毒了,你可不可以做一个差不多的病毒出来?”

  网友的试问,引起了李俊的兴趣,“自己的电脑也经常中病毒,但我还从来没有做过病毒。”李俊决定尝试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编程水平。“我试一下。”李俊给了网友一个不太肯定的答复。

  李俊说,其实,他对病毒还是有一定的了解。2003年至2004年间,雷磊以“whboy”的名义做过“QQ尾巴”病毒,他对制作病毒的基本流程是非常清楚的。

  “以往的病毒,是通过人为传播的,我制作的病毒必须是自动传播。”李俊在设计病毒之初,就想让别人不仅知道电脑中毒,还要知道中了什么毒。李俊说,他制作病毒的目的就是想炫耀自己的技术,看自己的编程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在网上,他选中一个可爱的“熊猫烧香拜佛”图标作为病毒标志。

  雷磊说,这一段时间内,李俊不断向他请教,在编程上如何实现某种功能,他一一作了回答。但是,雷磊压根就不知道,李俊正在制作的是一个超级病毒。

  试毒病毒完成后反复试验杀伤力

  大约两个月后,也就是2006年11月,李俊基本完成了“熊猫烧香”病毒。在编写病毒的日子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他就坐在电脑前查资料,编写代码。

  雷磊说,李俊大部分是模仿“尼姆达”病毒编写 “熊猫烧香”。李俊说,“熊猫烧香”是经过多种途径交叉感染的超级病毒,它可通过U盘、局域网感染,也可通过点击网页感染,总之,现今病毒感染的所有方式,“熊猫烧香”都具备了。

  为验证自己的病毒是否真正具有杀伤力,他将这个编好的病毒,放在自己的电脑里进行了试验。李俊称,尽管自己的电脑中毒,删除了部分系统文件,但他还是觉得效果只是一般。“熊猫烧香让千万台次电脑中毒,你觉得效果只是一般?”对于记者的疑问,李俊只是淡淡一笑,“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本来就很一般,只不过它的感染方式有些厉害。”

  李俊当了多年的“黑客”,攻击过无数网站,但制作病毒,还是头一回。试验成功后,他很兴奋,在编程爱好者群里“大吼”:“我做好了一个病毒,谁想要的话,可以给你看。”在李俊看来,他有了一个让他值得炫耀的本钱。

  随后,李俊将这个病毒送给几个网友分享,并和他们展开探讨。

  转变月入40万 病毒带来的暴利让人疯狂

  李俊制作病毒目的的转变,从认识王磊开始。 对于和李俊的关系,王磊始终不愿再提,他称自己只想过一段平淡的生活。李俊说,他最开始还不知道病毒可以卖钱。

  2006年12月底,一名网友向李俊介绍,“王磊需要获得流量挂木马。”随后,王磊通过QQ加李俊为好友,并问道:“你是不是有一个病毒?我帮你卖钱。”李俊说,他头一次听说病毒还可以卖钱。“卖就卖吧,无所谓。”李俊觉得好玩,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始滑向犯罪的深渊。
张顺和王磊没有什么电脑技术水平,但却都是很有“生意头脑”的人。张顺说,他不懂电脑技术,但懂得如何利用黑客和病毒赚钱。每天,张顺不断在网上寻找黑客和病毒,然后将自己买来的木马程序,挂在病毒上盗号搞钱。

  在认识李俊之前,张顺一直和王磊合作,找他要流量挂盗号木马。2006年年底,王磊告诉张顺,他和一个人合作搞了个病毒,有很多流量,并借此要求提高获利提成。张顺将盗号木马给王磊后,每日可收到10多万个游戏信封,日赚数万元。

  从12月底到1月20日之间,李俊的银行账户里每天日进斗金。李俊说,“每天账户都会打进3000到5000元,最高时有1万多元进账。”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俊账户里的资金曾高达40多万元。

  王磊帮忙销售病毒的时候,李俊感觉到王磊从中赚走了很多钱。于是,他通过QQ聊天记录发现,王磊可能是在和群里的网友张顺联系。李俊的猜测得到证实。李俊决定撇开王磊,直接与张顺合作,那样赚的钱会多一些。

  雷磊说,钱来得太容易,那段日子他和李俊过得很奢侈,“吃最好的东西,住最好的宾馆”。 平时,李俊喜欢白天睡觉,晚上上网,一般不出去玩,但他见起网友来,出手非常大方,经常飞机来飞机去,最多一天消费上万元。

  灾难病毒一个月击溃千万台次电脑

  2006年12月底开始,“熊猫烧香”病毒以闪电的速度,在全国网络间传播。李俊说,“每天,熊猫烧香病毒可获取30万到50万的电脑流量,也就是说,全国每天有30万到50万的电脑系统被击溃,若按一个月算的话,全国至少1000万台次电脑遭到了熊猫烧香病毒的攻击和破坏。”

  尽管这样,李俊并没有觉得事情很大。李俊说,全国的媒体疯狂报道“熊猫烧香”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从他心头涌起,“看到很多公司手忙脚乱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好玩,感觉很好笑”。

  媒体的报道,满足了李俊的虚荣心。到了后来,李俊的“野心”膨胀,他要与国内主要杀毒软件公司进行较量,让杀毒软件公司发布“熊猫烧香”病毒公告,那样我才觉得好玩。”据了解,就在熊猫烧香病毒肆虐时,李俊曾不断更新病毒,在网上与瑞星公司进行较量,直至被捕。

  2007年1月,媒体报道病毒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whboy”。雷磊这才发现李俊制作了“熊猫烧香”病毒。媒体的集中关注,让李俊有些紧张,他找到雷磊称“出了点事”,随后将事情经过告诉了雷磊。雷磊看了病毒说,“电脑一中毒,程序就变熊猫,傻冒都知道。”雷磊提出要隐藏“熊猫烧香”图标。就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2007年2月3日,他们被公安机关抓获。

  悔过曾想将杀毒软件作新年礼物送网友

  病毒的蔓延和肆虐,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相继重点报道“熊猫烧香”案,李俊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时,我并不知道警方在通缉我,只是觉得事情闹大了。”2007年2月1日,李俊在网上跟王磊说:“不搞了,事情严重了。”与此同时,张顺也收到了李俊的警告:“公安机关和网监可能盯上了我们,小心点。”
  
  李俊越发担心,他不停地问雷磊该怎么办,雷磊建议,立即关闭所有的病毒网站,写好杀毒软件和道歉信。

  2007年2月2日,在武昌大东门一家宾馆,李俊和雷磊只用了一天,就编写好了杀毒软件和道歉信。李俊说,他准备在除夕之夜,将“熊猫烧香”专杀工具及道歉信挂在网上,送给全国网友一个新年礼物。然而,这个礼物尚未送出去,次日他就被仙桃警方抓获。李俊说,他编写的这个杀毒工具,可杀所有的“熊猫烧香”及其变种病毒。

  李俊说,“熊猫烧香”病毒给网友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无法赔偿损失,但起码可以道歉。他原以为,他的道歉能得到社会的谅解。但是法律是威严的,他最终被判刑4年。

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将出狱 欲致力维护网络安全
2007年9月24日,仙桃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李俊、王磊、张顺、雷磊4人予以宣判后,李俊(排在最后的一名)等4名罪犯被法警带下法庭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张勇军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