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萌芽中顽强地生长
网吧的繁荣与兴盛似乎是近两年的事情,如果你身在城市,或许会很突然地发现一夜之间,网吧已满布四周,而生活会因为它而从此改变…… 世界上第一家网吧诞生于1994年的英国伦敦。我国的网吧早在1995年就已经出现,当然,那时的网吧在普通市民的眼光里或许就有点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档娱乐场所。由于熟悉网络的人还是凤毛麟角,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网吧里的人到底在做些什么!
初期的网吧多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所以大都讲究品位和特色,装修考究、配置先进,并且大都伴有周到的服务。它们中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仍然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而这些成功的要素往往被现在新开的网吧所忽视。
就地点来说,第一轮网吧热中的网吧主要集中于大都市的商业中心区,为白领商务人士提供服务;这次出现的网吧,更多是居民区、学校周围零零星星的“鸡毛小店”,消费的主力,也从商务人士发展到嗜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部分网吧更以网络游戏为主要经营项目,像当年红极一时的《红色警戒》、《帝国时代》等联线对战的游戏一经推出,立即成为当时游戏迷们的追捧对象。许多中小学生更是不顾一切、没日没夜地沉溺在网吧内。谁也无法否认,这些游戏网吧确实对当时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到了1998年,游戏网吧所带来的青少年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家长和学校开始怨声载道,对游戏网吧提出了质疑。 其实,整个网吧行业因为游戏网吧而走入了一个误区,有些网吧根本就不安装连接因特网的设备,纯粹经营游戏,网吧变得和游戏机室没有区别,失去了网吧本身的存在价值。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主管网吧的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络的意义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一些正规经营的网吧也被一竹竿打死。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因特网时代来说,这一段时间网吧发展的停滞,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今天──整装待发,阔步前进
时间到了1999年,因特网的大潮来势更加汹涌。短短几年时间,国内的中文网站诸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已迅速走向成熟,网络的连接速度不断提升,家用电脑也进一步普及。许多根本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的人都热切地期待着感受网络的魅力。这一切都预示着网吧行业再次启动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又一批勇敢的尝试者获得成功后,大批商家开始跃跃欲试,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IT技术背景的人员更加看好网吧的光明前景,不顾一切地投身进来。这样,大中城市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不停涌现。又过了一些时候,网吧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一些小城市乃至乡镇里。网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网吧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一批大型的连锁网吧也应运而生。 也许是由于网吧越来越多的缘故,现在的网吧似乎大部分开始循着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来运营。都是一间不太大的屋子,坐落于闹市附近或居民区,里面整齐地列队摆放着十几台到几十台不等的电脑。电脑上都贴着号码,门口有张较大的台子,收钱用的,外面为了挡光,多数都是茶色玻璃,要么干脆就是一张又宽又厚的门帘。网吧里面可能有茶水和饮料,茶水是免费的,饮料当然要Money!至于上网价格就因地制宜了。
网吧的安全性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吧作为信息服务场所,让人们很轻易地进入一个无国界、无疆域的世界。仅就刑事法律方面而言,“黑客”出没,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还有人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不利于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精神文明的信息等等。利用计算机犯罪已经不是初显端倪,而是应当充分地重视。网吧也因此成为一个既需扶持又需格外加强管理的特殊行业。
给网络安全管理留下更大隐患的是,网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大都比较淡薄,管理也相对混乱。一些网吧经营者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一问三不知,也不清楚对上网人员如何进行监督和管理;有的网吧从未制定任何安全管理制度;有的虽有制度,却未按规定做到制度条文上墙或挂在醒目位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网吧未建立上网登记制度,网吧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定对上网人员的有效证件和上、下机时间进行登记,只要交钱,有证无证都可上网,从而造成一旦发生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的局面,给公安机关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网吧不是普通的娱乐场所,而是信息化社会里一个无国界的信息“口岸”。它带来的变化可能令人眼花缭乱,但一切终究会因法律的规范而变得秩序井然,法网终究会套住因特网。作为网民,应该看到,因特网虽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网络,但遵守法律、依法行事依然是网络时代主旋律和游戏规则。作为管理机关,更应加强管理、检查、监督,把握好尺度和力度,让网吧这个信息科技的产物健康发展。
明天──优胜劣汰,强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