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互联网周刊:思想者IBM

2011-6-11不详佚名

IBM的价值转型与新使命

IBM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致力于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自愿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实际上是其原有价值观的升华。

本刊记者 启言 刘宇寰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曾在一次讲话中谈及IBM的三次转型,分别是1993年到2002年,IBM在郭士纳的带领下实现了第一次转型,使公司脱离了困境,回到行业前列;2003年至2008年,在现任CEO彭明盛的领导下,IBM进行了第二轮转型,实现了全球整合企业,并向高价值业务转移;2008年底,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开启了第三次转型,要在智慧的时代取得更大成功。这三次转型不仅体现在业务层面,还体现在价值观层面。

钱大群认为,IBM之所以能够活到100岁,制胜关键在于掌握了变与不变的艺术。不变的就是企业的基因,就是企业的命,命是一定要坚持的,其他的都可以变。而且该坚持的越坚持,那么该变的就越容易变,这就是有坚持才能善变化,即持以可变,变以可持。

表面看来,IBM是一家很善变的企业。最初IBM是一家生产打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在美国二战后的繁荣时期,IBM在电子管计算机、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方面已经有所建树的基础上,转战大型计算机领域,当时推出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也是大型机时代来临的标志。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第一台PC,从此又进入了个人电脑领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此后,由于公司文化和管理上的一时失误,在90年代初期IBM一度陷入了困境,但在时任总裁郭士纳所引领的转型变革之下,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模式,并调整了结构,不仅重振了大型机业务,拓展了服务业范围,还带领IBM再次向PC市场发动了攻击,IBM自此重新振作了起来。一直到现任总裁彭明盛的这个时期,IBM已经变成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

但IBM一直是一家有内在坚持的企业,例如老沃森定下的“THINK”理念至今还在指引着IBM未来的发展。老沃森的继承人小沃森将IBM的主营业务扩展到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在大型机领域获得突破式的发展,而现在服务器等硬件领域的资产仍然是IBM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业务上,IBM都有所传承。

而统领IBM变与不变的关键在于价值观。IBM的业务转变往往能够体现出价值观的转型,IBM价值观的转型一般会直接导致业务上的转变。

在20世纪中期,“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成为IBM的基本信仰。当时IBM主要是依靠大型主机技术方面的领先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来赢得客户。那时还没有通用型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是独一无二的,连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单独编写的。每个客户的系统都不一样,而他们的服务人员也是相对长期和固定的。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具有专业技能和应用经验的员工无疑是公司最可宝贵的。公司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保持大量优秀人员的稳定。“尊重个人”得到了充分而且完美的演绎。而依靠“追求卓越”和“服务顾客”的精神,IBM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潜力并最完美的满足了用户需求,因此成就了大型机时代的辉煌。

随着通用计算机小型机和个人电脑的兴起,客户类型变得复杂多样,客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计算机行业逐渐从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仅仅依靠产品技术和人员已经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再加上决策失误,IBM走入低谷。郭士纳临危受命,对IBM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整,成功地实现了从生产型企业向同时出售硬件、网络及软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的转型,重新塑造了IBM的竞争力。整体解决方案也就意味着IBM不依靠单一产品来赢得客户。在这样的业务模式下,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彰显个人。因此,根据当时公司的状况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变,郭士纳提出了:“胜利、执行和团队合作”的三条新的企业核心价值。以这三条标准为出发点,经过10年的救亡图存,IBM浴血重生。

彭明盛上任之后,IBM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IBM提供给客户的不再是单纯的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而是应用了产品和服务之后,客户竞争力的增强;IBM也不仅仅关注自身企业的发展,而是如何与各国政府和企业一起协同合作、共谋发展。这些无疑比以前IBM所出售的“产品”都复杂的多。2003年,IBM在全球展开了72小时的即兴大讨论,32万名员工一起在网上探讨什么是IBM的核心价值,怎样才能让公司运作得更好。讨论的结果,员工们一致认为“创新为要”“成就客户”和“诚信负责”是对IBM现在和未来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于是顺理成章地,这三个要素上升成为IBM的核心价值观。

时光流转到今天,IBM正在重新调整它的业务结构。在2010年IBM大中华区软件合作伙伴高层峰会上,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表示,IBM不久前对外宣布的五年计划着重强调了四个发展重点:智慧的地球、成长型市场、业务分析与优化、云计算。

这四个发展重点与IBM的价值观紧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IBM在新的时代承担的新使命。

智慧的地球:价值观的升华

全球化的视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创新正在使IBM突破传统的企业角色,甚至承担了传统意义上政府、NGO以及慈善组织的职责。IBM看到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等,并因此审视过去,思考未来,意识到其中带来的机遇,从而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

这其实是IBM已有价值观的升华。从“成就客户”的角度看,客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粮食危机等等,而IBM自然会思考如何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创新为要”,新问题的解决之道无法从旧的技术中得到解答,IBM只能从技术创新中寻找方法;“诚信负责”,这条原则现在已经扩展到社会责任的层面,IBM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致力于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并自愿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实际上是其原有价值观的升华。

“智慧的地球”理念体现了IBM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洞察。IBM认为,世界的基础架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前进,首先世界可以进行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被嵌入汽车、家电、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当中,令物质世界数据化;此外,世界可以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使20亿人和无数事物以不同的方式连入网络,并产生海量信息;最后,世界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先进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可以将堆积如山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洞察,帮助人类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IBM在智慧的地球业务上,进一步衍生出业务分析与优化的业务,因为IBM相信“智慧的地球”答案在数据中。实时分析和智能处理各种数据以支持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是实现“智慧的地球”的根本之道。

业务分析与优化:新使命的实践

2009年4月21日,在一年一度的“IBM信息随需应变(IOD)大会”上,IBM信息管理软件(Information Management,IM)对“智慧的地球”四大关键问题之一——“新锐洞察(New Intelligence)”发表解读,并发布了全新业务分析与优化(BAO)服务。该业务融合了战略、信息管理、高级分析和行业观察,可帮助企业快速决策、优化性能,帮助政府处理各种公共问题。

而“新锐洞察”正是围绕建设“智慧的地球”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新锐洞察”,就是控制信息并把握事物进程向我们预期的目标发展。各类组织必须了解整个价值链,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机会和威胁。“新锐洞察”结合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和政府找到对各种问题的应对之道,提高它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

IBM开展“业务分析与优化”服务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这项服务整合了软件、硬件、科学研究、咨询服务等各领域的最前沿的技能和资产。过去十年,IBM投资200亿美元完成100多个收购,实现向高端业务的拓展。2007年收购商业智能的领先企业Cognos公司。2008年收购法国ILOG公司,进入业务流程优化领域。后又收购SPSS公司以增强预测分析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在过去的几年,IBM还增加了4000位具有尖端分析技能的咨询顾问。此外,200多位来自IBM享誉世界的研究实验室中的数学家和高级分析专家也在从事相关工作。IBM还在研究和开发的相关领域投入60亿美元,获取优化服务的技术和知识产权。

应对海量数据的挑战,IBM在业务分析与优化之外,还选择了云计算。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