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
Android借开放性迎来“春天”
Android发布至今仅两年时间,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迅速崛起,必定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国内某著名芯片厂商总裁就曾指出,移动互联网是比当前的互联网更大的市场, Android是比较适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的OS(操作系统的英文缩写),因此吸引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所有环节厂商的高度关注和投入,加上android对系统硬件供应商的开放度相对高,有全部的源代码,硬件供应商更容易把android移植到他们的系统上面。
同时,笔者的一位从事智能手机行业的朋友对android也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说:“相对于其他准入门槛较高的OS,android是借助自己高度的开放性,才能在智能手机产业从产品之争转变到平台之争时,获得手机产业链上各方的鼎力支持。
在传统智能手机OS领域里,除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之外,其他智能手机操作(如塞班、苹果)都具有非常强的排他性,而谷歌android以免费为竞争力,用交叉补偿的商业模式(谷歌用使用者的注意力来取广告商的投放来盈利,从而实现使用者免费),让智能手机行业第一次看到了来自免费的力量”。
开放式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Android就是为移动互联网终端量身定制的智能OS,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免费性服务是让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主力因素。然而,拨开表面才能看到实质,在谷歌android风风火火的背后,却是各方利益的相互博弈。笔者下面就为大家从多维度解读来自谷歌android王国的微观利益链。
Android咬上苹果开放与封闭的博弈
在全球人的眼里,苹果是个难以战胜的神话,谷歌android通过巧妙布局商业模式与苹果展开激烈争夺,绝对是一种睿智的战略部署。2010年初,Google首款采用android 2.1操作系统的自有品牌手机Nexus One在美国的销售业绩超过了苹果,业界议论android的开放性将对全球NO.1的iphone构成致命威胁,届时各大媒体也纷纷拿iphone和gPhone的对比来说事。开放与封闭之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有专家认为,单从公司的商业模式来看,iphone与android有着截然的不同。从iphone的角度来看,苹果必然会选择封闭的OS,因为苹果主要靠卖手机挣钱,苹果做内容最重要的初衷是让自己的OS在早期能够迅速成长起来。而谷歌则全部是在做内容,谷歌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用上android,用人们的注意力去换取广告费。两种商业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软件商店的建设和服务上面的巨大差异。
苹果的成功模式不是任何厂商可以去模仿的,问题的核心就落在应用商店的建设和软件开发者上面。苹果对App Store保有的绝对控制权和严格的审核制度,有力保证了商店软件的质量和消费者的优质体验,而这正是谷歌android当前的软肋,虽然谷歌极力想走苹果的路线,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其开放性性决定了在软件商店“质”上与苹果的差距。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谷歌android的开放使它大胆放权给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突破了iphone只能添加为数不多的固定软件的枷锁,同时宽松的审核机制和免费下载都会吸引到很大部分消费者。
由此看来,封闭OS与开放OS各有裨益。不过二者的产品最终都会走向市场,消费者会如何看待二者的争夺呢?笔者街访了几位使用过iphone和android产品的消费者,从他们的口中找到了不同的答案。受访者大多比较认可android简单易用的使用体验,但普遍认为android在UI交互方面跟苹果有很大差距。“虽然从android手机G1问世以来,android团队已进行了6次大更新,但是用户体验就一直没变过”,许多受访者表示,“android平台交互上不如iphone直观顺畅,在UI细节上也没有足够亲和力”。
笔者也在卖场亲自试用了几款android系统的手机和数码产品,发现易用性不错wifi上网也很快捷,不过UI界面确实比较朴实,不能跟苹果3D效果的UI设计和操作体验相比。由此看来,谷歌要想真正咬住苹果,除了开放性的极大优势,还必须在UI交互等细节方面更加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