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后乔布斯时代的全球IT格局

2011-10-8不详佚名

乔布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创立后又令其发扬光大的苹果公司,他也离开了全球数十亿的粉丝们。在IT业,甚至科技领域,用多么华美的词汇赞美他都不过分,或许只能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他和他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我很纳闷,为什么诺贝尔不给乔布斯颁个奖项。

苹果的伟大之处

也是在这个时刻,写一篇后《乔布斯时代的全球IT格局》盘点的文章似乎刚到火候,本来他退休的那一刻就象写,但想到那时的他依然影响着苹果公司,我未敢轻易下笔。一起看看,乔布斯离世后,苹果和IT业的格局了。我们先看看苹果的伟大之处:

乔布斯时代苹果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人们的需求。

苹果的iMac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iPod重新定义了Mp3,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iPad重新定义了便携电脑,苹果的每个设备开创了一个行业,不但引得粉丝狂欢,也让同行们不得不迅速追随和学习。

鼠标是1968年被斯坦福研究所发明,但直到苹果公司以4万美元买下鼠标生产许可证后,鼠标技术才算真正起飞,鼠标是屏幕上人类的虚拟手指,这个手指的背后是操作系统的革命—视窗系统。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鼠标的Windows操作起来该是多么繁琐。

2011年6月22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苹果关于移动设备触摸屏技术的专利,而这项专利的使用早在四年前面市的iPhone上被广泛使用。而多点触屏也是后来iPhone系列和iPad系列的最大卖点,这些技术甚至被用在了苹果的iMac笔记本上。

如果说鼠标是让人们获得了一个虚拟的手指,那触屏技术就是让现实中的手指代替了鼠标,由此解决了移动设备的输入交互问题。由于触屏也是输入设备的指鼠标和输出设备的显示屏的结合体,省掉了键盘,从而解放了屏幕,智能手机进入了大屏幕时代。当年iPhone的3.5寸屏让业内一片惊呼,而现在无论是三星、摩托罗拉、HTC和诺基亚都跟随苹果做起了大屏手机。

乔布斯的另一伟大之处在于把事情做到极致。还拿显示屏举例,苹果在iPhone4上实现的分辨率326像素/每英寸,至今很少有产品能够超越,而960*640相当于PC上15寸显示屏的像素,至今仍难遇对手。至于在工业设计、软件界面乃至字体选择上,苹果的设计简直可以用完美二字形容,同样是电子书但iBook上竟然做到依稀可见纸张投过的字迹。

苹果的第三个伟大之处在于开放。苹果系中最牛的产品莫过于iPhone和iPad,其成功原因一是多点触屏触屏和用户体验,二是完美的工业设计,第三是应用商店。苹果的开放至今令人诟病,在很多人眼中,苹果的开放与Android简直不值一提。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面向开发者的开放,以及面向三星这样的竞争者的开发,让苹果迅速建立起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试想下,如果没有数十万的应用程序,苹果很快就会被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打败,而没有三星LG的配件和富士通外包加工,苹果也很难迅速制造出自己并不擅长的手机。

苹果未来的四步棋

乔布斯离世的前一天,苹果发布了iPhone4S,这款与iPhone4如出一辙的手机外观上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内部增加了A5双核、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些早已被粉丝猜中的设备,而唯一的亮点是Talk,似乎是为说英德法语系的欧美有车一族设计的,对于其他地区,它实在不如可能降价的iPhone4更有吸引力。总之,没有乔布斯的iPhone4S,让果粉很失望。

如果IT业是一盘棋,乔布斯的苹果完成了布局,走完了最精彩的中盘,还没有开始收官,或许iPhone4S就是乔布斯还没有走完的棋。而我们也会发现在IT这个棋盘上找到不少苹果没有涉足的空地:

一是7寸平板。苹果推出了两款9.7寸平板,却一直没有加入7寸平板的竞争。七寸平板中,最初的三星P1000凭借低价获得不少份额,而联想投资的E人E本主打喜欢手写的高端市场,而最近的LePad七寸的千元价格瞄准的是更广泛中低端市场,看来联想布局全面。最近的消息还有,亚马逊也推出了7寸平板,看来七寸平板市场同样硝烟弥漫。

第二是视网膜分辨率平板。iPad未来推出接近视网膜分辨率(2048*1536)的平板并没有太多悬念,现在只是时间和成本问题。这款平板的分辨率超过了笔记本,可以把印刷品直接扫描进其中,阅读感觉完全可以和纸质印刷品媲美。这款产品将对整个笔记本和电子书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第三是支持动作识别的电视游戏机。摄像头已是苹果设备的标配,通过摄像头进行动作识别,实现隔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操作甚至更复杂的,类似Wii和Kinect的动作识别也并非不可能。如果基于设备和图像的动作识别逐渐成熟,苹果将集合微软和索尼两家动作识别技术之长,成为第三大全面掌握动作识别技术并产业化的IT企业,苹果也会成为第四大电视游戏机厂商。

第四是企业移动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最新新闻显示IBM的市值超过了微软,这意味着企业市场的蛋糕非常客观,而苹果凭借iPhone和iPad已经在高端商务市场中创造了不错的口碑,也容易形成很高的增长点。

苹果的对手们

苹果的对手们在最初看到苹果的iPhone的第一反应是挖苦和嘲讽,微软说:“iPhone是小把戏,是没有经验的代价” 三星说:“iphone是拉动市场的因素,也是一无是处” 诺基亚说:“苹果是领头羊,不是市场热点,不是威胁”。

所有嘲讽过苹果的公司,最终被市场嘲讽。三星忙不迭成为苹果的供应商,而受益匪浅,自家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同类产品,而遭遇到苹果的专利诉讼;摩托被谷歌收购了,这个曾经拥有很多专利的企业,不得不委身于一个互联网企业;诺基亚也追随苹果做起了触摸大屏手机,可惜只分到了低端市场这杯羹,为了抵御苹果,诺基亚不得不和微软抱团取暖。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业内对苹果的评价。事实上,近两年IT业发生的所有大事儿几乎都和苹果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谷歌收购Android是为了迎击苹果的iOS,Android开放是为了拉拢手机商,谷歌收购摩托也为了模仿苹果的软硬生态系;微软WP7是为了抵御苹果的蚕食,微软的Windows8是为了对抗平板的iPad,微软要收购诺基亚也是为了建立无线互联网的软硬同盟。

惠普的CEO离职了,那是因为他们坐失平板的良机,他们收购Palm似乎有点不对路,还一不留神得罪了老朋友微软,他们从SAP挖来了李艾科,甚至要放弃PC业务显然是学IBM的金蝉脱壳进军企业市场;联想推出Lepad,从早先的10寸平板到现在的7寸平板,还投资了E人E本,也都是为了抢占中国的平板市场。

戴尔也推出了平板和手机,但也为时晚矣。错过平板的的戴尔在PC领域一直都奉行低价策略,那时因为他们企业客户有着不菲的利润。看来,这又是一个IBM的翻版。

亚马逊也出平板了,他们主打的7寸平板恰恰是iPad的空白市场,而低价策略面向的更多是中低端和阅读用户。在我看来,亚马逊与其说是在反击,不如说是在防守。

IT业的四大融合

由此看来,现在的IT业正在形成IT六大市场的四大融合和过渡: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个人市场向企业市场的融合(过渡);电脑终端向电视客厅终端的融合;硬件与软件业的融合。

苹果完成了PC和移动终端的布局,iPhone4S上的Talk在我看来就是一个语音搜索引擎的入口,苹果是在抢谷歌的搜索市场;另外,iOS作为苹果移动系统一统iPad和iPhone,其最大价值莫过于软件平台上面的50多万款应用,苹果也率先实现软硬配,身兼硬件商到软件平台角色。

IBM卖掉PC业务是为了发展企业市场,变身为软件企业,近两年股价和市值的增长说明,IBM实现了从个人市场向企业市场、从硬件厂商向软件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换。由此可见,当年分拆卖掉PC部门颇具眼光。

未来IBM是否会把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引入企业管理

微软和Intel的Wintel联盟在移动领域不复存在。微软找上了诺基亚,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Arm芯片大放光芒,Intel除了与苹果、微软、谷歌分别建立合作,还有移动终端的小诸侯们搞好关系。

三星是所有硬件企业中最为灵活的一个。在苹果崛起时,三星是其供应商,为苹果提供显示屏、内存甚至处理器;在谷歌收购Android后,三星成为其最有力的支持者,成为Android阵营的顶梁柱;而在微软发布Windows8时,三星又送过去5000台三星平板;当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时,三星则大力推动自家系统Bada2.0。三星是幸运的,他们总能左右逢源,他们的宗旨是“Multi OS”,一点也不错!

索尼没有三星那么灵活,他们多条产品线遭遇苹果的痛击:iTouch和iPhone4将PSP拿下,不仅如此,PSP也深受Android系手机的侵袭;手机和笔记本更不在话下;Walkman虽然变身为Mp3播放器,也已不受待见。现在北京地铁里很少有人再拿着PSP了,都改清一色的大屏幕智能手机了。

Sony年底将推出了PSP2,和苹果一样这款掌机分辨率破天荒地提升到960高清,操作上更加入多点触屏、六轴传感器和三向罗盘、动作感应,PSP2毫不吝啬地将iPhone4上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学了过来。

在硬件配置上,PSP2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SP2的选用五寸屏幕,屏幕分辨率接近视网膜分辨率,内置的四核处理器和512M内存,在移动设备中尚属凤毛麟角,其游戏流畅度将不是问题,至于高清视频、电子书、听音乐也都不在话下。PSP2在笔者看来,就是一款高配的iTouch+游戏摇杆。

乔布斯离世,iPhone4S没能打动粉丝的心,但我们还是期待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依然充满创新,带来更多完美的数码产品。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