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安全 >> 正文

警惕网银五大陷阱 冒名网站仅一字之差

2009-4-7新京报佚名
        央视3·15晚会曝光网上支付和网银盗窃案之后,我国网银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不少消费者纷纷质疑网银的安全性,银行开始对网银进行优惠和系统升级。专家提醒,用户切忌盲目开通网上银行。了解网银使用风险是保证用户资金安全的基本前提。

  央视3·15晚会曝光网上支付和网银盗窃案之后,我国网银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不少消费者纷纷质疑网银的安全性,银监会也发文提示网上支付风险。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银行开始进行网银优惠促销和升级系统。如工行从4月1日开始个人网银客户购买U盾可享受工本费8折优惠;建行网银也从4月1日开始推出5重优惠活动,网银盾也6折优惠;招行推出了优KEY五折优惠;民生银行(5.69,0.04,0.71%)推行“U宝奖不断”活动以吸引顾客。与此同时,银行也开始尝试更多的网银工具。光大银行于3月下旬推出了动态密码网银,并在业内首次举办电子银行开放日活动。

  专家提醒,用户需理性判断,切忌盲目开通网上银行。全面了解网上银行的使用风险是保证用户资金安全的基本前提。

  陷阱1 克隆网站

  这类陷阱就是不法分子大量克隆各家银行的网站,以假乱真。用户一旦输入卡号及密码,个人信息就会被网站记录盗取。

  案例分析:近年来,假冒克隆网站层出不穷。被揭发的工行假冒网站“www.1cbc.com.cm”与真工行网站的网络地址“www.icbc.com.cn”只有“1”和“i”之差,致使大量客户上当受骗。

  专家支招:各位网民必须仔细辨别真假网站,核对登录网址与自己同银行签订的协议书中的网址是否相符;尽量避免使用搜索引擎等第三方途径登录网银。

  陷阱2 窃密冒领

  由于用户马虎、保管不善或轻信他人,导致网银个人账户信息外泄而遭窃。

  案例分析:王先生喜欢把包括银行卡在内的所有密码设置为自己的生日日期。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持假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开通网银业务,从而获取了网银客户证书和密码,将王先生账户上的87000元“一扫而光”。

  专家支招:消费者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出生日期、家庭电话号码以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密码,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数字和字母混合的方式设定密码。同时,消费者尽量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防止数字证书等相关资料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陷阱3 网络钓鱼邮件

  不法分子以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名义向用户发送各种电子邮件,以欺诈性信息诱骗客户包括银行密码在内的个人信息,被称为“网络钓鱼”。

  案例分析:李先生打开电子邮箱发现有某网上旅行社发来的邮件,打开邮件后发现罗列着各种旅游信息,其中“韩国十日游只需1000元”的信息吸引了李先生的眼球,李先生点击了附在“详情请点击”后的超级链接,电脑在点击后的几秒内便被植入木马病毒。

  专家支招:用户需要警惕各种垃圾邮件,尤其是邮件里的超级链接,不要轻易相信邮件里的各种虚假信息。

  陷阱4 木马病毒

  木马病毒会监视受感染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访问的网页,如果发现用户正在登录某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就会弹出伪造的登录对话框,诱骗用户输入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并通过邮件将窃取到的信息发送出去。

  案例分析:今年初,王小姐拿着已损坏的移动硬盘去维修,刚踏进维修店,一陌生人主动搭讪并表示自己可以为其免费修好,王小姐半信半疑。回家后,王小姐将硬盘插入电脑,果然好了。可电脑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网银账户及密码等大量个人信息泄露。

  专家支招:安装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此外,一旦发现木马程序入侵,用户在清除木马程序的同时,应立即修改个人资料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登录网络的用户名、密码、邮箱密码、QQ密码等。

  陷阱5 非法网站

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