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华友暗战:SP落魄定格2.0时代

     那个靠着彩铃、彩信、图片下载等简单无线应用疯狂捞钱的SP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迄今为止,中国4家以SP概念上市的公司——TOM无线、空中网、掌上灵通以及华友世纪全都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蜕变”,这种蜕变可以被看成传统意义SP时代的终结,而SP2.0时代的方向则显得模糊和复杂。

  或许,2009年对王秦岱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创始人之一,王秦岱告别了华友世纪(下称“华友”)。7月28日,伴随着盛大完成对华友的收购,包括王秦岱在内的4名华友董事辞职,之前他已经辞去了总裁兼CEO的职务,包括陈天桥在内的4位盛大的董事正式进驻华友。

  “今后,你可以称之为SP2.0时代。”王秦岱说。

  华友“出售”路线图

  从欢乐传媒董事长董朝晖的高调收购,甚至一次次提高报价,到最后华友被盛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入囊中,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华友在外界看来,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转变。

  由于华友收购案因为欢乐传媒董事长董朝晖发给媒体的公开信而被曝光,盛大一直被看作拯救华友的“白衣骑士”:中途杀入但拿下最终的胜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按时间计算,我们在4年前就跟盛大接触过。”王秦岱透露,他跟盛大董事长陈天桥在2002年就相识,并就各种可能的业务合作有过长期交流,4年前进一步谈到并购,当时洽谈的收购价格是每股10美元,但由于当时SP行业正处于一个极度动荡的时期,估值也相当困难,双方最终未能成交。

  实际上,当时跟华友接触过的企业包括新浪、华纳音乐等多家企业,与新浪接触时,华友正处于上市前夜,也可以说是其“巅峰时刻”,当时的新浪董事长汪延和副总裁曹国伟找到王秦岱并提出收购意向,但华友管理层坚持要把公司带上市。

  直到引入光线传媒,这一桩距离成功仅差一步之遥的交易,尽管最终仍“抱憾而终”。但欢乐传媒在这个过程的参与最终引发了董朝晖第二次参与华友并购。

  2007年,由于SP行业整体不景气,华友董事会在2007年初有了出售意向,考虑方向包括:与光线传媒合并或者收购欢乐传媒。此外,作为华友财务顾问的易凯资本还同华纳音乐进行过数轮接触。

  华友管理层在研究过欢乐传媒的项目后认为欢乐传媒的业绩和运营能力存在差距,最终否决了这个项目,2007年5月,双方停止接触。2007年11月,华友与光线传媒宣布合并并组建“光线华友”,可惜的是,合并最终在2008年3月流产。

  “这是华友从SP公司向传统娱乐公司彻底转型的一次尝试。”易凯资本CEO王冉认为。但对于合作流产的原因,双方各执一词。

  在对外公告中,散伙原因被解释为“战略分歧”。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对媒体暗示,失败的部分原因是王秦岱不肯放权,而据了解内情的前华友人士透露,光线传媒的业绩经国际审计事务所审计后无法达标,而作为光线传媒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CEO包凡就发出了“双方缘分已尽”的感慨。

  华友和光线的合并失败,拉开了华友和光线两方的财务顾问公司——易凯资本和华兴资本的暗战。因为一年之后,董朝晖的欢乐传媒聘请华兴资本作为财务顾问,重新与华友开始洽谈并购,只不过其角色戏剧性地由被收购方转为收购方。

  “这个事情给了董朝辉一个印象,那就是可以以小博大,当时华友账面上的现金有七八千万美元,因此他重新回来探讨收购的可能性。”王冉说。

  按照董朝晖当时的说法,最早的接触应该是2008年12月。据记者了解,董朝晖最初的想法是用2000万美元现金收购华友主要股东手上约30%的股份。

  一旦成为华友的第一大股东,欢乐传媒就可以改组董事会,实现以小博大,但在华友董事会看来,这个方案无法给所有股东提供平等的退出机制,有引发小股东集体诉讼的风险,而且此方9 7 3 1 2 3 4 8 :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马晓芳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