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26日消息,意大利议会选举投票环节结束,结果将于26日公布。据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由意大利兄弟党、联盟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组成的中右翼联盟获得了约45%的投票。据澎湃新闻25日报道,这一格局标志着意大利极右翼领袖乔治亚·梅洛尼(Giorgia Meloni)和她的兄弟党将很大可能在选举中获胜。美联社分析认为,如果在意大利的选举中梅洛尼获胜,那么就意味着该国政治在欧洲的关键时刻急剧向右转。此外,若梅洛尼获胜,意大利也将迎来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不过她仍然需要数周时间才可能组成一个稳定的执政联盟。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3日,意大利那不勒斯,意大利兄弟党党首乔治娅·梅洛尼在那不勒斯举行竞选集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需要强调的是,据环球网23日报道,受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难民危机和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影响,欧洲正在经历一场变局,而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是很多国家的极右翼政党:意大利也不例外。目前,意大利兄弟党等中右翼联盟在议会选举中支持率最高。
7月21日,在意大利罗马,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中)抵达众议院。图片来源:新华社(阿尔贝托·林格里亚摄)
据央视新闻26日消息,当地时间9月25日23时,意大利议会选举投票环节结束。根据意大利媒体午夜公布的出口民调,由意大利兄弟党、联盟党和意大利力量党组成的中右翼联盟获得了约45%的投票,领先其他党派。由民主党领导的中左翼联盟得票约为27%。
9月25日,意大利前总理、力量党党首贝卢斯科尼在米兰的一处投票站准备投票。图片来源:新华社
意大利新一届议会选举投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7时开始,于当天23时结束,结果将于26日公布。包括海外选民在内,意大利约有5087万有投票资格的选民,全国共设有61566个投票站。但有分析认为,大选投票率可能创历史新低,30%选民或放弃投票。
本次选举采取混合选举制度,即参众两院有37.5%的议席由单一竞选人选区选出,得票最多的一名竞选者赢得议席,62.5%的议席由多名竞选人选区选出,将按照各党派或政党联盟得票比例分配相应数量的议席。单一政党得票须超过3%,政党联盟得票须超过10%才能获得议席。获得议会绝对多数支持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组成意大利第68届政府。
9月25日,意大利前总理、民主党领导人莱塔投票后走出罗马一处投票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2020年10月通过的意大利宪法修正案,新一届议会议员人数减至600名,其中参议员200名,众议员400名。
根据9月9日多个民调机构发布的选前最后一次民调结果,主要由意大利兄弟党、联盟党、意大利力量党组成的中右翼政党联盟目前支持率大幅领先,约在46%至47%之间,而民主党领衔的中左翼政党联盟的支持率在27%至28%左右。
9月25日,意大利联盟党党首萨尔维尼在米兰的一处投票站投票。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地缘政治局势严重冲击意大利经济民生的背景下,今年7月,意大利五星运动党与总理德拉吉在应对俄乌冲突对经济影响的《援助法案》内容和其他政策上产生严重分歧,随后五星运动党和中右翼政党先后退出参议院对政府的信任投票,导致总理德拉吉辞职,总统马塔雷拉签署法令决定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
据新华社9月24日报道,在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参加选举的各党派在推动经济复苏、处理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协调与欧盟关系三大议题上的立场受到外界普遍关注。今年7月,意大利联合政府内部多个党派缺席政府信任投票,总理德拉吉表示“支撑联合政府的信任基础”已不存在,两次向总统马塔雷拉递交辞呈。此后,马塔雷拉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德拉吉目前仍担任看守政府总理。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新冠疫情暴发后,意大利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升高,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超过150%。今年以来,意大利经济又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高企和能源短缺等多重打击。根据欧盟的经济刺激方案,意大利将在2026年年底前分批从欧盟接收约2000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资金,而意大利政府兑现承诺的改革目标是获得拨款的必要条件。
这是7月1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何控制公共债务、实现经济复苏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参加选举的各党派也将竞选重点放在如何使用欧盟经济复苏资金上。意大利兄弟党民调支持率约为25%,为单一党派中最高。党首梅洛尼表示,如果胜选,意大利兄弟党将谋求完善现有经济复苏计划,使其与意大利需要优先处理的经济事项更加匹配。民主党则表示,不会与欧盟就已达成的协议重新谈判,因为如果与欧盟产生摩擦,意大利将损失财富与未来。
意大利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学者卢恰诺·蒙蒂认为,不论哪派政治力量在此次议会选举中胜出,都不会谋求对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进行结构性变动,但中右翼联盟可能会改变部分经济复苏资金的用途,这或将对未来意政府获得资金产生影响。
同时,长期以来,大量非法移民和难民搭乘船只跨越地中海,不断涌向意大利。意大利各党派在如何处理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梅洛尼曾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将用“海上封锁”手段应对外来移民。不过,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在近期的竞选活动中,梅洛尼对待移民议题的态度渐趋谨慎。她说,欧盟应与北非国家政府达成协议,在当地开设难民申请中心,推动难民以合法身份进入欧洲。
民主党则公开表示移民是意大利的“经济资源”,主张允许难民在意大利登陆,而后由欧盟国家共同商议接纳方案。智库欧洲改革中心分析认为,中右翼政党很可能在移民议题上持续发难,以证明其维护意大利国家利益的决心,措施可能包括推动其他欧盟国家接收在意大利登陆的难民,这将导致意大利与欧盟之间产生分歧。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议会选举中,不论是经济复苏问题还是非法移民与难民问题,本质上都涉及意大利与欧盟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德拉吉政府与欧盟关系紧密,在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其不顾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紧跟欧盟,参与对俄多轮制裁。本次议会选举前,新政府是否延续德拉吉政府时期与欧盟的紧密关系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目前,“欧洲怀疑论”在意大利盛行,意欧之间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嫌隙正在不断加大。梅洛尼曾公开批评欧盟是“官僚主义的巨人”,并表示意大利应在欧盟和北约等组织中保持相对独立性。被认为是“疑欧派”的联盟党领导人萨尔维尼则认为美欧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实际上延长了乌克兰危机,并公开抨击欧盟对俄罗斯施加制裁的做法。在他看来,制裁给欧洲带来的损失比对俄罗斯的伤害更大。欧洲改革中心分析认为,相比德拉吉政府,意大利新政府在欧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将会大幅减弱,但意大利针对欧盟的立场不会出现根本转变。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8日,意大利卡塞塔,意大利兄弟党党首梅洛尼在政治集会上发言。9月25日,意大利民众将前往投票站参加大选投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环球网23日报道,“今天的瑞典,明天的意大利。”意大利《新闻报》的文章这样描述,“一股黑浪正在冲击欧洲,瑞典的水坝已被大浪推倒,这是一个政治神话的瓦解。”
德国《明星》周刊以《对欧洲说“不”,为什么这些政党会削弱欧盟》为题报道说,选举中领先的意大利中右翼政党联盟希望减少该国和欧盟的合作,如果它赢了,被改变的将不仅仅是意大利。德新社分析说,梅洛尼想凭借她的极右翼政党“重建”意大利,民调显示她最有可能成为总理,这让许多人感到担忧,因为她经常批评“布鲁塞尔的官僚”。梅洛尼的联盟伙伴——中右翼政党的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意大利力量党)和萨尔维尼(联盟党)——多年来一直与俄罗斯和普京保持密切联系,这一事实正在加剧欧洲的动荡。如果她掌舵,意大利将首先追求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会以欧洲的方式思考。
9月25日,选民在意大利罗马一处投票站等待投票。图片来源:新华社
俄罗斯“今日政治”网16日一篇分析“为什么欧洲选举中越来越多极右翼力量获胜”的文章称,经济危机、非法移民不受控制的流动,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欧洲面临的经济困境,都激发欧洲国家民众对国内政治的不满情绪,从而改变相关国家的政治局势。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是,一些极右翼政党日益得势,从而让欧盟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代表感到担忧。文章称,欧盟官员担心,梅洛尼上台后将引入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拒绝支持少数族裔人权。
“我已经在期待着梅洛尼的胜利,这不是一个假设。”2013年参与组建意大利兄弟党的克罗塞托近日在接受意媒采访时表示,政党分裂和社会矛盾都对梅洛尼有利。意大利民众对梅洛尼可能成为新总理看法不一。有的支持她对非法移民采取激进政策,也有的表示担心,提到她曾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发表过很多强硬和引发争议的言论,如主张将非法移民彻底拦截在境外。
9月25日,工作人员在意大利罗马一处投票站为选民服务。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3年,意大利只有约4%的受访者认为移民问题应被国家纳入“大政方针”,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飙升至33%,而目前,约八成意大利民众认为欧盟没处理好难民问题。在意大利,来自中东等地的移民仍处于劣势,面临着求职不易、薪水不高、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等问题,也面临着被暴力执法的处境。尽管一些移民知道,中右翼政党联盟的一些政策对他们不利,但他们上台或许能给现在糟糕的经济状况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改变目前意大利经济的低迷状况。还有民众担心,意大利兄弟党会对移民做出更多的限制,如加大力度查处非法移民,会无形中增加民众对移民的不友好情绪。
“极右翼政党再次崛起并不令人意外。民粹主义者总是将经济和社会不安全感视为政治机会。现在,他们可以再次依靠愤怒和恐惧,并把自己定位为民众不满的代言人。”柏林政治学者托马斯·赫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老牌政党没有从2015年的难民危机中吸取教训,现在又多了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据他观察,德国选择党在社交网络发的有关通胀和能源的帖子最受欢迎,其中不乏自认为是“受害者”的中产阶层。这次欧洲极右翼潮的兴起比2015年时会更大,获得的支持率也更高。他认为,表面上是欧洲不再显得“大气”,实际上是欧洲各国本身的实力下降使然,欧洲希望体现多元文化等价值观,但却忽视现实,力不从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环球网、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