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吧在城镇风风火火兴起时,农村网吧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大多数业内人士纷纷看好这一市场,但真正投资去做的却不多见。上海中数网络家园老总潘公侠认为,随着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推行,信息网络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农村网吧有着光明的前景,但目前还只是一个方向。
记者在同一些业主网上交流时,他们也纷纷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网吧的商业性注定了它的娱乐消费功能,在目前网络市场在农村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农民即使有消费能力,技术条件和观念也都是问题。何况稍懂一点网络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了,“谁去上网”确实是个问题。
一、农村网吧纯市场化运行可不可行
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在“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理念支持下,于2001年在甘肃省古浪县黄洋川乡投资兴建互联网,引进互联网技术,试图将黄羊川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与国际信息网络对接,跨越工业化社会,直接进入信息社会的实践。这种“黄羊川模式”的结果如何呢?
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锡苓的调查显示,在一个由电视传播、人际传播为主要渠道的传播环境里,互联网没有成为普通农民获得信息的手段,但对亲历过的教师和学生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对其他大多数未接触过互联网的村民而言,互联网与他们并不曾相关,他们仍旧面朝黄土地辛苦劳作,但对接受网络培训后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而言,互联网还是使他们看到了未来”。
江苏某农村网吧业主介绍说,网吧已成为城市移民和打工者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人从事交易和搜集信息的窗口。许多在外地求学的农村大学生和在农忙季节里回家帮工的农民工也都把网吧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有的业主还反映,由于农村网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寒暑假和每天晚上7点钟以后,往往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而星期六和星期天则与平时差异不大。
当地的副市长邹毅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村网吧已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农民进行文化消费、信息搜集、网上贸易、买卖农产品的一个重要平台。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吧的功能要远远大于电影和电视。因此,网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新农村需要新农民,而新农民更需要新文化和新文化载体的滋养与培育。他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日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民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由此可见,网吧在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村,网吧市场可以培育,网吧前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