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版画中的“Myling”
如果给“Myling”一个适当的翻译,它似乎可以被称为“鬼婴”,而且和游戏中一样,它也有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观和天性。这些“鬼婴”由死去的婴儿变化而成——这些婴儿要么是家境贫苦无力抚养,要么是生前作为私生子被遗弃到河流和森林里,于是,他们迷失的灵魂便在幽暗处徘徊,给路人带来死亡和不幸。
在传说中,他们会跳上独自旅行者的后背,并要求将其带往墓地,以便获得一个体面的归宿。但当旅客接近墓地时,“鬼婴”会变得越来越重。如果背着它的人无法承受,“鬼婴”会在狂怒中将其杀死。不仅如此,这些“鬼婴”还会向遗弃它们的亲人展开复仇。一个诞生于18世纪的童话中写道:一个农夫在森林中碰到一个鬼婴,这个鬼婴不断叫道:“爷爷,我饿!”但这个农夫于是对鬼婴说:“你去找能喂你的人吧,我是不可能给你奶水的。”鬼婴听了以后便离开了,当农夫回到家里时,发现她的女儿胸前满是鲜血死在地上——因为那个鬼婴,其实就是他当年被杀死的孙子。
▲现代艺术家笔下的“Myling”
遗弃婴儿的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但只有在北欧,它激起了如此强烈的恐惧。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讽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和基督教传入前,北欧人对婴儿的态度有关。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过去新生儿死亡率极高,他们因此不把没有命名的婴儿算作一个完整的人,并试图以此减轻某种心理负罪感。而在饥荒年间,这些婴儿甚至经常被丢弃,或者被用于向神明献祭,但基督教的传入改变了一切。
教士们发现了这些神话的价值,并设法将教义与其结合起来,以便借助后者的影响力自我宣传,而“鬼婴”就是其产物之一——因为后来的传说,大多强调了一个事实,“鬼婴”的没有“妥善命名”的婴儿,而是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实际又是判断“妥善命名”的一个重要标准。
斯拉夫神话对应的“尸婴”——“drekavac”,在这幅画中,它反而很像《巫师3》中的“孽鬼”
需要指出,“尸婴”和“鬼婴”的形象还出现在斯拉夫神话中,它被称为“drekavac”,按字面可以翻译为“尖叫怪”,虽然在今天,在这个传说的诞生地,人们已不再相信尸婴会在森林中游荡,但在东欧,对此深信不疑者似乎仍然存在——最近的目击事件发生在2011年9月,不管当事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都能确信,它的影响一直都在。
石化蜥蜴
此兹纪念高贵的骑士罗德瑞克,他在与石化蜥蜴的英勇战斗中不幸身亡,希望那怪兽被他的骨头噎死。
——维吉玛墓地中的墓志铭
虽然西欧神话中的类龙生物,和东方的龙是两个概念,但有一点似乎是一致的——它们只要现身,就会引发先民们的敬畏和恐惧。我们先要介绍的是石化蜥蜴,也就是Basilisk,它在《巫师3》中是非常凶残的敌人,而按照历史书的记载,它给欧洲人带来的恐怖也持续了1500年。它是一个诡异的混合体:本体是一条会飞的巨蛇,由公鸡所生,由蟾蜍孵化和养育。在古代欧洲,关于石化蜥蜴的童话不多,但描述却相当骇人和致命。
“石化蜥蜴的呼吸可以让土壤荒芜,目光可以瞬间杀人。”
这段话来自中世纪的一本动物寓言集,而其历史可以继续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博物学家普林尼的巨著《自然史》中宣称,石化蜥蜴是一种小动物,“长度不超过12个手指”,但攻击却十分致命,普林尼写道:“它不像蛇那样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体中部前行。它可以通过接触杀死或烧焦草木、击碎岩石,尽管这种生物非常致命,但许多国王还是希望得到它的标本。”
▲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为我们留下了“石化蜥蜴”的记录,据信,它的原型可能来自北非的毒蛇和蜥蜴
据信,石化蜥蜴的故乡是今天的利比亚,罗马人认为,当地因为这种生物直接从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需要指出,普林尼不是唯一提到石化蜥蜴的古代作家。就在《自然志》成书几年后,另一位罗马诗人——卢坎,还描述了这种怪物另一种特点——自带剧毒属性:从周围飞过的鸟,会因此直接倒毙,曾有人骑在马背上用长矛刺杀了一只鸡蛇,结果毒素很快沿着长矛传染给了那个人,而它的马最后也因中毒死去。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石化蜥蜴的阴影继续笼罩着欧洲,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嫌。围绕着它衍生出了更多的故事,让它的形象开始介乎龙和长蛇之间。在13世纪初期、寓言作家“博韦的皮埃尔”这样描述石化蜥蜴:“一个上了年纪的公鸡,在失去性能力之后,有时会生出一种不大的畸形蛋。如果这个蛋刚好生在粪堆上,并由蟾蜍孵化,最终便会生出一个怪胎:它有着公鸡的上半身,蝙蝠的翅膀和蛇的尾巴。一旦出生,幼年的石化蜥蜴会悄悄躲到地下室或深井中,等待人们闯入,并用剧毒气体将他们杀死。”
▲中世纪人眼中的石化蜥蜴,事实上,这只是其形象的众多版本之一
石化蜥蜴不仅限于传说,还有严肃的编年史。在中世纪欧洲人的眼中,它更像一个现实的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