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明是信用缺失的主因
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3.15诚信调查报告分析》显示,网民关注的五大互联网诚信问题分别是:网络虚拟性(32%)、电子商务诚信(27%)、技术安全(21%)、网络实名制(13%)、网络攻击(7%).而在互联网信用缺失原因调查中,35%网民认为诚信制度不明显,13%的网民则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20多年了,但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正因为缺少信用体系的约束与惩罚,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各种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0%,预计2007年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净收入将达 460亿元,互联网经济未来势必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给网民带来极大自由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和建立互联网信用环境的难度,如果不加以重视,国民经济中因失信带来的损失将在互联网产业重演.
竞争的决定因素是“诚信”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其信用环境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一跃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从沸点直接降至冰点,2001年底,当时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拖欠供货企业和消费者货款 600多万元,人去网空,这直接引发了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危机,网络信用几近崩溃.
2007年,阿里巴巴网上的四家网商,仅仅依靠“网络诚信度”,破天荒获得了建设银行“e贷通”的120万元贷款,这是国内第一批以企业网络诚信度为重要依据的无抵押贷款.经过四年的发展,支付宝所积累的网上交易记录,也引起多家银行机构的兴趣,工行、建行均将其作为向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的参考依据.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电子商务领域,最终决定胜负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如何解决诚信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在互联网经济由网络游戏、无线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务化方向发展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互联网信用问题,势必影响到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和个人都应贴上“信用标签”
从长远来看,营造互联网信任环境,每个企业、每个个人作为互联网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都需要一个“标签”.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通过中国跨省的调查数据解释了信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均GDP最高的一组里,平均信任度为8.74,而在人均GDP最低的一组里,平均信任度只有0.47,这两组加权后的信任水平相差近10倍.因此,这个“标签”不仅表明个人和企业在经济领域的范围和实力,更能够体现的是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
前亚马逊网站首席科学家托马斯·基斯曼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展示不同个性,同时建立一种“声誉”,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建立不同声誉的机会.
2006年,全国互联网网站一共有84万个,其中有80万个都是个人网站,预计到2007年底,全国互联网网站数将达到110万个,其中个人网站100万个.互联网是个非常好的信用监测平台,为“信用标签”的推出提供了机会,随着网民参与商务活动的增多,互联网可以记录一切交易过程并展示给所需要的机构和个人,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