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员工:免费,中国互联网的原罪
但是这是用户的声音,代表了巨多互联网用户的心声,这样的心态是事实存在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基本环境:
你们凭什么收钱?我们本来就应该免费使用QQ,这是天经地义的。
是的,这是我要说的:天经地义的“免费”,深深影响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甚至生死。
其实,互联网行业与其他所有行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互联网企业也跟所有传统企业一样,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它们牢牢符合着经济学所有经典论断——比如: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直至垄断市场,获取巨大的垄断利润。
所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google、baidu、sina、yahoo、youtube、ebay、、、tencent,都不是公益组织,也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精神病院、也不是学雷锋小组,是公司,是“摆摊的个体户”,但他们并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羞愧。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实。
我在回帖中,用“饭馆”来做比喻。
互联网出现之初,那些技术狂人们曾经是那么激动:这是多么好的东西啊,高效、低成本、完美的数据传输、无限的想象空间、开放的平台、极低的技术门槛。然后他们做出了那么多互联网产品,给大家用,没有想到应该收钱。这是“饭馆”的开业酬宾试吃阶段。
慢慢的,用户和提供者们,都开始误会了——关于互联网产品的免费。
后来想想,为什么电话被发明出来就是收费的?为什么互联网就要学雷锋做好事呢?说不通啊。
这是互联网产品的原罪。
于是我觉得,互联网从一开始就“不健康”了。
用户是多么激昂:“凭什么收费啊?你们脑子是不是坏了啊?凭什么不让我用啊!”
互联网企业是多么尴尬:“我也要吃饭的啊,我辛辛苦苦做的东西怎么就给你们免费用了啊?”一旦动动收费的脑筋,便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气短了不少。
就像顾客到饭馆吃了饭,掌柜的说把单买了吧,顾客跳上桌子说:“你丫活腻了吧,还敢收老子钱,老子下次不吃了。”拍拍屁股去隔壁另一家仍然还在“免费酬宾”的饭馆去了。
大家每每谈起当年的263便有些唏嘘。红极一时的263邮箱一开始收费,就无比迅猛滴倒掉了。我倒觉得263没有错,提供电子邮箱为什么不能收钱?寄一封信还要8毛呢,我一个月收你几块钱让你随随便便很爽很爽的发信,怎么不行?但是263确实又犯了个很根本的错:它并没有垄断市场,还有那么多免费邮箱和那么多蠢蠢欲动的创业者呢,了解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竞争市场里,别人的价格=0,你的价格>0,你不死才怪。263们后来一定在想:“MD,要是大家一起收费就好了。”可惜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假如263是世界上唯一的电子邮箱服务商,那么它大可以每帮你发一封信就收你1毛钱。然后263就成了微软一样的巨兽了。(用惯了盗版windows的中国人民虽然没给微软付钱,但也没因为windows是付费的而跑掉,因为他们跑不掉。我们可以偷人家的东西 用,但是不可以骂人家比尔盖茨“想钱想疯了,居然想抢我们的钱”,那样的话就太没人性)
还有很多很多由于互联网的“不健康”状态而牺牲的英雄们。
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在想收钱,但所有人都在忌惮,要是我们的上帝们跑到隔壁饭馆去了就惨了。网上的替代品实在是太多了。
收费很难,赚钱更难,商业模式其实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
做互联网是很难的:你又想让顾客如潮水一样涌进你的店,你又为没有那么多的桌椅菜肴而苦恼;顾客吃完了擦擦嘴就走了,你敢提一句钱的事,他指定骂你;你在墙壁上贴几张广告,顾客会说你影响了他们的就餐环境,跑了;你在菜单上加了一个收钱的红烧肉,用户说我怕你了你丫真黑你敢收钱我换一家吃去了,你追出去说哎哎别走啊这不还有很多不收钱的吗,顾客头也不回的说收费狂~老子不信你了你伤了老子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