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隔空看病”的网络问诊形式愈发流行。人们不用出门、不用排队、不用挂号,坐在家里通过电脑就能与专家对话,问诊病情,甚至开方抓药。
网络问诊在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问诊”安全的讨论。尽管在“看病难、看病贵”的背景下,不少都市上班族通过网页、QQ、博客、微博等方式实现看病“省时省力省钱”的目的,但因为有种种前车之鉴,“网络问诊”仍让人心存芥蒂。
上网看病渐“走红”
29岁的孟芸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前段时间孩子一直咳嗽,在社区门诊打针吃药很多天不见好转,可大医院人多嘈杂,孩子一到医院就吵闹着回家不肯看病,没办法的孟芸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冰糖+冬果梨+橙皮”的偏方,喝了几次后孩子的病便好转了。
记者采访发现,像孟芸这样的只不过是网络问诊的“初级阶段”,更多人是在网上咨询“网络医生”诊断看病,甚至开药方。记者实际体验发现,只要在网络上输入一些常见病名称,立刻就会弹出大量医疗机构链接,其中很多是医疗问诊网站,一些挂着“专家”头像的窗口不停抖动,这些铺天盖地的网络诊疗广告淹没了有效信息。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网上问诊比较流行的病症主要是人流、不孕不育等涉及患者隐私的疾病。不少患者表示,因为网络问诊“保密性”强,不需要去医院面对面就诊,少了很多看病的尴尬。
“技术任性”背后潜藏安全风险
古有弦丝诊脉,今有网络问诊。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王宇航说:“医学诊断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同一种疾病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的差别都可能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少受访专家均表示,通过网络咨询病症,看似方便省时高效,但实际上却暗藏安全风险。
近年来,网络问诊造成的悲剧并不少见。2014年,长沙一名怀孕7月的孕妇突然腹痛,网络问诊被诊断为“肠胀气”,没有及时就医,导致婴儿窒息死亡;扬州一男子为治肩周炎,食用网络医生介绍的乌头碱,导致恶心、呕吐,甚至抽搐,险些送命。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部分患者之所以相信网络问诊,是因为宣传中接诊医生大多是“专家”“主任医生”等“大牌”,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
一些医疗业内人士表示,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条件下,一方面病人很希望通过网络了解医疗信息,而另一方面医疗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又无法保证,“病急乱投医”不仅可能被骗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