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网站信息泄露,然而,到了2009年,银行、电信公司等部门开始出现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随后,医保、房产、招聘、社交、购物、快递、第三方支付等领域,也相继沦陷!
针对“内鬼”频出现象,2012年12月10日,国家邮政局下发了《关于严密防范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非法泄露用户使用邮政服务或快递服务信息的通知》,明确要求严厉打击非法泄露、贩售用户寄递服务信息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一纸禁令,就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吗?
2013年七月,圆通百万客户信息被兜售,引来一片哗然,一个内鬼仅仅为了一个月五百块钱的小利,就导致了13万客户信息被盗
现在,手机在手,购物、购票、缴纳生活费用、医院挂号、银行交易,随着网络的日益升级,个人信息泄露也变得易如反掌。
2015年,阚女士乘坐的飞机即将起飞前,她立刻收到了一条诈骗短信!
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这些被用来诈骗的个人订票信息基本都是从网上买来的。只要在网络上以“机票数据”、“航班数据”、“内部数据”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就会出现大量公然出售航班信息的QQ群。
事实上,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公安部成立专案指挥部,先后3次部署全国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15名,破获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382起,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50亿条。
全国铁路春运的火车票全面开售首日,其中有不少人会选择拿起手机,打开12306的客户端,在网络上购票。然而,在2014年春运抢票高峰期,12306却出现了系统漏洞。13万用户姓名、手机号码、注册邮箱、甚至身份证号码被泄露。
公安部:半年缴获信息多达290多亿条
从今年4月起,公安部就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缴获信息竟多达290多亿条。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270多人是来自银行、快递、证券、电商网站等公司的内部员工,网络黑客90多人。
三主因致使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公安部门每年都有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专项打击,为何这样的信息泄露案件屡打不绝?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另外,今年我国还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是否能从源头上解决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来看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的分析。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三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怀疑相关的拥有自己信息的主体会把这些信息卖给第三方,实践当中拥有信息的主体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倒卖信息;第二个原因是这些主体内部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贩卖信息;第三是信息安全防护不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泄露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还要加强政府监管,要有权威的独立的个人信息保护执法机构。
一年时间网民人均损失133元
在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个互联网黑色产业链上,你的个人信息就已经不再是你个人的了,成了一个待估价商品,甚至成了公共信息。个人信息泄露之后,随之而来就是各种电信诈骗等等,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为人均133元,总体经济损失约915亿元。
就如同刚才专家说到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仅是用户要多留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法律法规的制度上,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扎好信息保护的围墙,尤其是明确泄露公民个人违法行为界定和惩罚措施,真正用好公民个人信息,锁好公民个人信息。
(原题为《信息泄露无“死角”一年间网民人均损失133元》)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