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誉有“华东茭白第一镇”的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一架农业植保机MG-1缓缓起飞,并开始对200亩茭白水田进行喷洒作业。这是练塘镇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植保工作,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农民们通过电视、网络看到过类似的场景,但当八旋翼无人机伴随着轰鸣声略过农田,仍然吸引了不少过往的农民驻足观赏。
植保无人机“钱景”
从“去年农业展销会上看到无人机,不过也没有过分关注。”到今年“在上海廊下镇看到有农户在做无人机植保测试,尝试采用无人机植保。”引起上海青浦练塘农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国华试用农业无人机的动力很简单,由于直接对接农业合作社和大型农户,他切身感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整体而言,飞防作业价格其实比现有的人工劳动力成本更贵一点,但后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农业自动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叶国华表示。
据大疆创新农机销售华东区负责人胡洋介绍,作业人员手工背负农药进行喷洒的作业量是每天10-15亩,而植保机喷洒农药的作业量是每天300-500亩,植保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40-60倍。
更为具体的一笔账是,在茭白水田上,人工作业价格约为15元/亩,无人机作业价格为10元/亩。假设一个农户要在一天内完成500亩喷洒任务,无人机比之人工喷洒可以节约2500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植保航空作业面积渗透率为65%,日本为50%,中国为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无论是从市场需求的规模化程度、商业前景抑或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农业植保有望成为继航拍之后下一个引爆点。
“做好充足的准备,免起裤腿下到田间地头。”在此前的采访中,大疆创新公关总监王帆曾向第一财经如此描述大疆对于植保市场的决心。将三、七分的国内外市场比例,转变为对半分,通过商用无人机,尤其是农业方面获取国内市场,是其最明显的策略。
截止目前大疆已经出售了2500多台农业植保无人机,而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植保无人机总共才销售了2324架,一直定位于无人机植保服务商的极飞科技也于今年开始租赁销售无人机,卖服务+卖飞机成为当前最普遍的两种赚钱方式。
行业标准缺失
赚钱并不意味着整体实现盈利。10元每亩的低价主要为市场推广所需,包括大疆、极飞在内的无人机厂商都坦言尚未盈利。大疆上海地区主要代理商心意植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霖说:“整个市场仍处于普及阶段,价格还有波动。”
与消费市场往往很容易出现爆款产品不同,大疆创新行业应用负责人徐华滨坦言,行业无人机不太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与消费者希望买到“最好的产品”相比,行业用户更希望买到“最合适的产品。”
“消费级无人机交付的是一个产品,而行业及无人机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人员、服务,甚至建立起一套无人机的内部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徐华滨表示。
作为生产工具,将无人机应用到农业意味着,作为农业资产的一部分,产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反观国内植保无人机销售市场价格悬殊差距较大,背后对应的技术质量也参差不齐。在技术上被看好的大疆与极飞,其植保无人机售价在5-7万元人民币之间,国内其他无人机品牌,价格在一两万之内的也有不少。
“业内产品质量水平差异过大,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农用无人机难以被纳入国家农机补贴名录。”胡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的农机补贴没有统一的标准,下面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人为因素就会比较多一些。”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比如河南省农机补贴,农业植保无人机全部补贴的是河南省内的几家企业,这几家企业无论从技术层面上,还是实际应用上来说,都达不到良好的植保标准。因此就造成了农户不满意,牵头领导不满意,“植保无人机项目让人很失望”的尴尬局面。
打开市场关键在标准
难以纳入补贴名录,症结在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植保无人机作业标准以及无人机安全操作规范,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农民观念转变,技术升级、飞手培训问题。
鉴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国家支持情况下,市场化活力缺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落脚到农业种植大户和农场主身上,遇到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国家农机补贴和相关项目经费支持,多数情况下其无力,也不愿尝试农业自动化。
“官方的标准只能定在作业上,比如用多少升药量的无人机,多旋翼还是单旋翼,这两个可能会是未来划分补贴额度的分档标准。”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推广科科长甘俊彦说。
但设备制造标准还是要行业来划分。据甘俊彦介绍,从补贴程序上来说,政府部门会将所有申报无人机产品加权计算平均价格,再向个体补贴30%,这是农机补贴的基本线。而如果作业达标,但设备质量不达标的无人机进入市场,可能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由于无人机喷洒农药的药性欠佳、飞行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实际的作业效果可能还比不上传统的防治器械。”甘俊彦表示。甘俊彦代表的政府农委方面也曾对其他无人机做过很多次测评实验,“质量标准不建立,大部分的测试观摩可能还是浪费时间的失望。”
当下以大疆、极飞为代表的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尽快攻克核心技术,突破续航能力、载重问题,让植保无人机技术更加成熟,更为智能化。同时还需要和更多的农户合作,积累植保技术、经验和农业数据库,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提升技术和搭建产业链,尽快制定行业统一标准,让这个新鲜事物为社会和农户所了解,早点把植保无人机纳入全国性的农机补贴,的确比竞争更急切。”胡洋说道。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