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指出,从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清华教授、熟悉业务流程银行工作人员,年营收额过亿的公司……不同职业的自然人甚至是法人主体,纷纷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并蒙受损失。
据了解,根据对公司公布的资料调查发现,上海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图网络)在2015年遭遇电信诈骗损失280万元!媒体联系时,创图网络表示,“公司财务遭遇电信诈骗,将280万打给了账户名为张腾涛的银行账户。”
不仅如此,另一家拟登陆新三板的公司——上海普英特高层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英特),2015年营收额将近2亿元,同样在网络诈骗中损失了90.77万元。
对于具体的诈骗手法,创图网络表示因负责人外出无法马上回复,不过《每日经济新闻》分析指出,根据公司的描述,似乎也能猜测出一点诈骗手法。创图网络称,报告期内,为加快项目进度,存在一定的员工向公司支取大额项目备用金,然后由员工向供应商支付相关采购款的情况,公司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风险。
据新华社报道,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为此,今年9月23日,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其中明确提出:
电信企业要确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电话实名率达到96%,年底前达到100%。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一律予以停机。
同时,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
然而,如第二点,防范的措施反倒变成效率的障碍,也并非良策。为何不推动反欺诈技术发展,在诈骗交易完成前把骗子从电信网络中揪出来呢?防止电话号码等信息泄露不也应该得到重视?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