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上海将开展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探索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干细胞“口腔黏膜拭子采集方式”。
8月29日,澎湃新闻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获悉,该院抗生素研究所陈轶坚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另一个血液病患儿的生命。当天上午,陈医生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些造血干细胞将作为健康的种子,注入一名白血病患儿体内,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8月29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陈轶坚医生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些造血干细胞将作为健康的种子,在与他有缘的白血病患儿的体内落户、生根、分化、发育,生长为健康的血细胞和免疫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方面透露,从今年9月2日起,该院百名医务人员将一改传统的用血液采集造血干细胞入库方式,通过口腔黏膜采集的方式加入捐献志愿者库。
据上海市红十字会透露,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拥有200多万人份的库容量,每年还以10万人份的速率在递升,上海主要采取传统的用血液采集造血干细胞、团体入库的形式。
口腔黏膜拭子采集方式是一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的采集入库方式,具有避免创伤、运送通畅便捷、志愿者易于接受等特点。2016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拟由上海分库作为全国唯一分库,开展为期3年的课题研究,预计三年内将通过刮拭口腔黏膜的方式采集6000人份样本,研究这种新的采集方式的社会接受度。
“只要花15分钟时间,将一根特别的棉签放入口腔四个部位来回刮拭即可。”上海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士表示,2015年5月上海已经开始尝试微信报名、通过口腔黏膜采集方式入库,一年有300-500名志愿者通过这种方式采集入库,合格率超过90%,一些志愿者甚至会到采集现场,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采集过程。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