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私人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在本周五进行了第四次尝试发射和回收New Shepard火箭。贝索斯在周一发布推文称,蓝色起源将在BlueOrigin.com网站上对此次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Blue Origin推特截图
据悉,这将是蓝色起源首次对发射过程进行现场直播,对于蓝色起源来说,这是明智之举,因为外界过去一直批评该公司的发射项目过于神秘。
该项目属于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私人公司,这位商界大佬在一手开创了电商亚马逊、收购了华盛顿邮报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航天领域。因为贝索斯同样“身兼数职”,还真有几分马斯克命中宿敌的意思。
蓝色起源的火箭回收不是第一次,还早于SpaceX
话说回来,周五的直播并非蓝色起源横空出世,他们早已进行过三次成功的火箭回收,甚至早于SpaceX!
2015年11月24日,蓝色起源在西德克萨斯州试验场地发射了BE-3火箭,运载了一个无人驾驶的太空舱进入“亚轨道”并成功回收。
而SpaceX则是在当年12月才完成首次回收。虽然前后只相差了一个月,但“第一人”之名却永远归于蓝色起源,估计小马哥当时都快哭晕在厕所了。
这样看来,似乎蓝色起源比SpaceX更厉害?
这个说法小马哥并能不服。他曾在推特上炮轰蓝色起源的“火箭回收”名不副实:
亚轨道的垂直起落没什么稀奇,杰夫或许不清楚SpaceX的“亚轨道”垂直起降飞行2013年就开始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飞行参数比拼|蓝色起源不算严格意义的“太空飞行”
让我们先来看看马斯克所说的“亚轨道”,也就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的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100公里。航天器飞过了100公里,才算是进入太空,才能谈所谓的“太空旅行”。
而蓝色起源的火箭“谢泼德”号的飞行高度只是刚刚擦线,达到100公里、进入亚轨道后就和导弹一样,自动抛物线降落,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太空飞行。
相比之下,SpaceX的猎鹰九号飞行高度就厉害多了,200公里!这个高度也使得它可以把卫星送向太空。
回收动作比拼|蓝色起源比较原始,SpaceX可以做到翻跟头
另外!回收难度也有所不同。
蓝色起源采用的,是垂直降落。火箭一到空中就自动分离成主体和太空舱两部分。主体部分垂直降落,太空舱还要靠降落伞做自由落体运动,显得有些原始。
而之所以采用垂直降落,主要还是刚才小马哥提到的“亚轨道”飞行在作祟。火箭发射速度不够、飞不到大气层外,受地球重力影响,只能做抛物线回归。
但SpaceX的航天器因为已经飞到了太空外,一部分时间是有失重趋势的,所以要在空中翻个跟头才能降落,难度就大多了。
因此,蓝色起源的确第一个实现了火箭回收,但回收难度却是比SpaceX小了太多,所以在这之后两家公司的撕X就变成了如下局面——
小马哥:我们难度大。
贝索斯:我们是第一个回收的。
小马哥:我们飞得高。
贝索斯:我们是第一个回收的。
……
也难怪小马哥有种有理说不清,哭晕在厕所的感觉。
回收难度比拼| SpaceX可是漂亮地落在了海上
虽然对手的“第一人”称号让小马哥很心塞,但之后抢尽风头的却还是SpaceX,相比之下蓝色起源其实并不太出名——DT君觉得,主要还是活儿不是那么拿得出手的缘故。
也许正因如此,贝索斯才想出了“直播”这一招,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人们对于这家公司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透明度对Blue Origin至关重要,因为该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发送游客送入低轨道太空旅游(2017年)。这就是新谢泼德火箭这些次试飞的全部意义。
DT君很佩服贝索斯的商业敏感度,直播的确是当下最流行的走红形式。但能不能红,还得看观众买不买账。
算上这次,这已经是蓝色起源第四次发射相同的火箭了,技术上却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依旧是100公里的最大飞行高度,依旧是亚轨道,太空舱依旧要靠降落伞降落,依旧不能载人上天。即使可以载人,太空舱里的人也只能感觉到4分钟的失重状态。
相比之下,SpaceX这半年的进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首先是实现了海上回收,这个漂亮的落地动作相信深深印在了所有网民的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SpaceX把回收点从陆地挪到海上,大大精简了预算、简化了回收过程。这一举措非常聪明,今后想要批量送人太空旅行,控制成本是关键。
实际应用比拼|体积差距悬殊,谁离商业化更近?
SpaceX的二级火箭推进技术已经很成熟。在飞行过程中,猎鹰九号可以将自己拆分,二级火箭借助一级火箭的推力飞向国际空间站。加上猎鹰九号比谢泼德大出四倍有余,能把更多的物资送向外太空。
说到底,两家公司的共同目标,都是“把人送上天”不是吗?蓝色起源的直播固然能助其增加曝光度,但SpaceX的一系列进展或许里“太空旅行”的实现更近。
贝索斯真想实现上天大计,还得想办法给自家火箭的研发提提速才行。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