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数、做几何、开方程、建模型……这一个个字眼简直是一座更比一座高的大山,“压”着我们长大。小时候,恐怕很多人都因为学不好数学而被父母责备过。不过最近,“学渣”们终于找到一个还击的机会了——“数学不好,还不是因为你们(父母)太害怕数学了!”
“如果你有4支铅笔,我有7个苹果,那屋顶能放几张煎饼?答案是紫色,因为外星人不戴帽子。”数学题对你来讲是不是也像天书?
父母怕数学,越辅导孩子成绩越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Susan Levine)和同事新近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那些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庭里,如果父母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话,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染上数学焦虑(math anxiety)情绪。
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完成两次数学测验,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数学焦虑的问卷。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后,研究者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但是这个效应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受家长辅导频率的影响。换句话说,只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传导”至孩子的成绩上;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至少也要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也即高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
焦虑会“传染”
那么,父母的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成绩的呢?莱文教授指出,对数学感到焦虑的父母通常也不大喜欢数学,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消极,甚至存在“数学无用论”。因此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父母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消极态度传染给孩子,进而挫败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好学的小孩,也经不住父母总是在耳边说“会解几何题对生活有什么卵用”“会数钱就够了,你买菜还要开个根号2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那些经常辅导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影响孩子学习。毕竟消极态度在亲子之间的数学交流中才好发生作用,不作交流反而相安无事。
其实,这并不是莱文教授第一次和数学焦虑杠上了。早在2010年,她和她的团队就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撰文指出,老师对数学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最早可以发生在一年级儿童身上。这些研究再加上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充分说明成年人对数学的态度这种外在的、与教学无关的因素,在儿童数学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想要辅导孩子学数学,除了付出时间,态度也很重要哦。
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只要父母尽心,平时多督促、辅导一下,孩子就有可能进步。然而这项研究却着实泼了一盆冷水:如果父母对数学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多多辅导反而还没有不辅导的效果好,甚至会适得其反。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观察学习实验早已揭示,儿童经常通过模仿,从成年人那里习得不良习惯,而父母又是他们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因此,孩子很容易就会习得焦虑父母对待数学的那一套坏习惯。
看样子,要想教好孩子数学,父母得自己先树立一个好态度,这样“好心”才不会办成了“坏事”。
在最后,莱文教授还为那些对数学深感焦虑、自己又没办法克服的家长们支了些招。这些家长可以避免直接辅导孩子,改用一些能够增加亲子互动性的方式进行间接辅导,比如数学读物、电脑和棋盘游戏,以及网络应用等等。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