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简称EA),起初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家世界顶级的游戏大厂,而作为资深的游戏玩家在面对EA的时候心里却带有长年积累下来的诸多不满,毕竟EA头上“游戏杀手”的标签不是随便乱起的。在今年举办的E3和科隆游戏展上,EA也高调亮相,带来的《星球大战:前线》让玩家们(或许应该说是星战迷更贴切一点?)备受期待,似乎EA以往的负面形象一下子转变了不少,甚至有人认为《星球大战:前线》是EA痛改前非的最好证明,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为一家老牌的游戏厂商,发行的游戏之多让人一下子数不过来,看似款款大作却没落下多少好口碑,甚至在2012与2013两年连续夺得了“金便便奖”,究其原因与变相增加游戏收费项目以及多如牛毛的付费资料片不无关系,同时EA近年来不断收购工作室却糟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甚至还陆续关闭了这些工作室,似乎与EA为伍就只能过上“模拟人生”般的生活,什么时候被扫地出门都不足为奇。
站在EA的角度来说,我想他们自己也不愿意走到这一步,其实在游戏界有这么一句话:“当你把做游戏当成一种纯粹的生意,那么游戏创意的流失与玩家的骂声就离你不远了。”而EA的前任CEO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生意人,早在2007年,EA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开发成本不断上升让公司的盈利一路下滑,身为时任CEO的John Riccitiello当然要为此负责起来,开源节流就成了他的首选方案,各种付费资料片,越来越缺乏诚意的游戏设计就这么接踵而来了。
尽管John Riccitiello实行的这些举措确实奏效,但是EA的名声却一天不如一天。当然,如果John Riccitiello只会开源节流那岂不是太庸才了?其实在游戏界混迹多年的John Riccitiello也不傻,随着移动设备和网页社交类游戏的崛起,John Riccitiello早在2008年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两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市场,不过他并没有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团队,而是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收购。
2009年买下了《Restaurant City》开发商Playfish,试图在社交游戏领域大展拳脚,无奈移动游戏的疯狂崛起让社群社交类游戏日薄西山。既然如此,那么再收购知名的移动游戏商就好了,曾经发行《愤怒的小鸟》的Chillingo无疑被John Riccitiello一眼相中,可是Rovio与Chillingo说再见之后似乎就鲜有好玩的作品推出,芝麻没吃到嘴里,手上的西瓜——EA最擅长的主机游戏业务却因为各种资源的腾挪而下滑不少。
终于,因为《质量效应3》那三个怎么看都觉得坑爹的结局让玩家对EA的游戏开发政策产生了无以复加的质疑和谩骂,John Riccitiello的离职也就成为了必然。
《星球大战:前线》其实真不是EA改变形象迈出的第一步,从这几年EA的股价中可能你就会发现,EA转变形象应该从2013年就开始了,截至2015年6月,EA的股价已经上升至64美元。公司盈利方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只有800万美元,而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则飚升至8.75亿美元,这与EA采取的新政策不无关系。
“只有熟悉游戏,真正投身游戏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得到了教训之后,EA管理层基于这个观点选出了EA Sports总裁Andrew Wilson来担任新的CEO。Andrew Wilson上任之后,所实行的举措很明显不再是老掉牙的财务管理手段了,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转变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团队的工作态度,达不到玩家想要的预期宁可推迟发布游戏让人感受到了诚意满满,配合之前EA推出的不满意包退方案,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泰坦陨落(Titanfall)》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将要发行这款游戏之前,Xbox 360版本出现了明显的卡顿问题,Andrew Wilson则明确表示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就绝不发售,这就导致了《泰坦陨落》延期两周发售,然而就是因为延期的关系,EA方面额外多出了百万美元的开销。
此外,去年6月的《战地:硬仗》提前测试也是为了收集更多的玩家反馈,首批测试有170万玩家加入,各种问题暴露无遗,延期发行成为了不争的事实,Andrew Wilson同样也是不计成本地批准延期,或者应该说这就是Andrew Wilson的作风,之后2015年2月的第二次测试吸引了700万玩家参与,可见玩家们对于EA的做事态度转变渐渐开始买账。
《星球大战:前线》并不是EA改变形象迈出的第一步,但可以是很关键的一步,从EA和科隆游戏展上玩家和媒体对《星球大战:前线》的试玩体验来看,这款游戏无疑会为EA转变形象锦上添花,对于EA今后该怎么走,其实Andrew Wilson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已经指明了方向,或许疯狂收购和抹杀游戏工作室的EA将从此一去不复返,或许,在更多的团队成长鼓励政策下,会有更多的工作室想要抱上EA的大腿?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