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360声明:法院公开认定360隐私保护器合法

2011-9-29华军资讯佚名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腾讯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一案的二审结果。北京奇虎、奇智软件以及三际无限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三公司停止侵权;三家公司需要在本判决生效起30天内在360网站的首页及《法制日报》上公开发表声明以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腾讯经济损失40万元。

奇虎公司当日发出声明,分析败诉的原因在于中国法律不完善——“由于我国法律目前并未对隐私进行明确定义,法院认为,360对于QQ软件扫描电脑文件涉嫌偷窥用户隐私的描述缺乏法律依据。”

奇虎公司声明强调了法院认可360隐私保护器的合法性。新闻稿称“法院认为,360隐私保护器仅针对QQ软件进行监测,并不是构成其行为不正当性的理由,安全类软件中很多程序都是为解决单一问题或弥补单一漏洞而设计的。针对一款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提供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只要该款软件设计合理、表达恰当,且不存在违反诚实信用等公认商业道德的情况,都应为法律所允许。”

在声明结尾,奇虎公司表示:“360不会停止隐私保护器的研发,不会停止在用户隐私方面的探索”

360对此发表声明如下:

1、法院首次明确认可了安全软件可针对单一软件开发辅助工具,此举对于限制垄断和维护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院明确,只要工具软件设计合理、表述恰当且不违反诚实信用等公认商业道德,都应为法律所允许。2010年9月27日,我公司发布了360隐私保护器,曝光腾讯的QQ软件在未经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登录10分钟后,即开始扫描大量与其聊天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目前360隐私保护器已经超过3500万用户在使用。

2、 360败诉,其中关键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在法律上对隐私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法院认为,QQ软件扫描的是可执行文件,并认为既然360自己都不认为可执行文件属于隐私信息,那又何以证明QQ扫描的可执行文件涉嫌侵犯用户隐私?360尊重法院的判决,但同时认为,即使法律上对隐私并没有明确定义,用户对网络隐私也有自己的普遍性认识。这就如同有人邀请朋友参观自己的卧室,他并不认为朋友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但是如果有人未经他允许即闯入自己的卧室,他肯定认为不速之客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这同样是大量用户投诉QQ软件擅自扫描电脑文件的主要原因。

3、 腾讯公司的QQ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扫描用户硬盘上大量与其聊天功能不相关的文件,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我们认为,用户的个人电脑使用习惯、包括使用或者不使用哪些软件,都应属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虽然目前中国法律对隐私并无明确定义,法院也以此判定QQ软件的扫描行为涉嫌偷窥用户隐私并无法律依据,但用户将未经允许扫描电脑文件视为偷窥隐私行为,并进行投诉。360对此进行监督和批评,是法律不禁止的,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我们可能在遣词造句上没有把握好尺度,但总体上而言360对腾讯所做出的批评有事实根据,因此仍应属于批评自由所允许的范畴。

4、 在360的监督下,腾讯公司停止了QQ软件暗中扫描用户电脑文件的行为,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了一定的尊重。我们认为,360隐私保护器对QQ软件的监测,推动了腾讯方面停止QQ软件的暗中扫描行为。我们虽然输了官司,但推动了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纠正其软件的不正常行为,为用户赢得了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该案结果如何,对于中国互联网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5、 360坚持遵循软件行为“三不一必须”的原则,即软件行为不越界、用户隐私不上传、操作必须明示用户。我们致力于互联网的安全,用户隐私保护是重中之重放。360是第一家将产品源代码进行托管的互联网企业,并领先于业界发布了《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自360隐私保护器发布以来,其功能不断完善,拥有摄像头保护、密盘、上传监控等多种功能,受到众多用户的欢迎。360不会停止隐私保护器的研发,不会停止在用户隐私方面的探索。

相关:

3Q大战终审宣判:360赔偿40万 向腾讯公开道歉

9月29日下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布腾讯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侵权案的终审判决结果:北京奇虎、奇智软件以及三际无限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三公司停止侵权;三家公司需要在本判决生效起30天内在360网站的首页及《法制日报》上公开发表声明以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腾讯经济损失40万元。

对于法院判决,腾讯有关方面表示:“感谢法院作出公正判决,澄清了我们蒙受的非议。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且安全的互联网服务,并通过开放和分享推动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和谐发展,创造出更大价值。”据了解,腾讯将把这笔赔偿费用捐给公益慈善基金。

去年底,360在“3Q大战”中诋毁腾讯软件扫描用户硬盘、上传数据,向用户提供所谓“隐私保护器”非法监测腾讯即时通信软件QQ的运行,并利用虚假宣传手段误导和欺骗用户,对腾讯声誉和用户利益造成极大损害。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曾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为360捏造事实的行为损害了腾讯的竞争优势、构成不正当竞争。(完)

法院公开认定:360隐私保护器监测QQ合法

9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腾讯公司诉360隐私保护器”一案的二审结果。法院认为,360隐私保护器针对QQ软件的监测不违法,但360对于QQ软件涉嫌“偷窥用户隐私”的描述缺乏法律依据。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结果。

法院在判决书中公开认定,“360隐私保护器”仅针对QQ软件进行监测,并不是构成其行为不正当性的理由,安全类软件中很多程序都是为解决单一问题或弥补单一漏洞而设计的。针对一款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提供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只要该款软件设计合理、表达恰当,且不存在违反诚实信用等公认商业道德的情况,都应为法律所允许。

对此判决结果,360的代理律师马骋表示“喜忧”并存。马骋认为,“喜”的是法院首次明确认可了安全软件可针对单一软件开发辅助工具,也就是说颇受争议的360隐私保护器合法;“忧”的则是法律对隐私的定义仍然不够明确,安全软件保护用户隐私可能随时吃官司。“360败诉,关键是网络隐私没有明确定义,因此,法院认为360隐私保护器对于QQ软件涉嫌‘偷窥用户隐私’的描述不够客观。”

2010年9月27日,360公司发布了360隐私保护器,曝光腾讯的QQ软件在未经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登录10分钟后,即开始扫描大量与其聊天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微软的Process Monitor同样可以监测到QQ软件的这种不正常行为。360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称这种不正常的软件行为是“偷窥用户隐私”。双方就此发生争议,腾讯公司一纸诉状将360告上法庭。

马骋律师说:“QQ的这种扫描行为,已经得到二审法院的认定。我们认为,这说明360隐私保护器并不是捏造事实,更没有诋毁商誉。虽然法律并没有对隐私进行明确定义,但人们对隐私都有常识性的认识。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比如浏览过的网页、安装的软件、看过的书和片子,如果未经用户允许就去访问这些信息,人们就会认为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在360隐私保护器曝光QQ软件的扫描行为后,QQ更改了它偷偷扫描用户电脑的方式,增加了在扫描之前给予用户提示。360总裁齐向东说:“我们很高兴看到腾讯方面知错就改,懂得重视用户的利益。360输了官司,自己承受些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司法程序,法院认可了安全软件可以针对单一软件提供监测工具,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了保障,唤醒了网络隐私保护意识,也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进步。”

齐向东谈到,360并不会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等相关产品。360隐私保护器经过不断完善,拥有了摄像头保护、密盘、上传监控等功能,目前超过3500万用户在使用360隐私保护器。

当被问及此案的判决是否是3Q大战的定论时,齐向东说:“3Q大战的实质是‘二选一’,逼迫用户做选择。而且,工信部对3Q大战早有定论,双方也都道歉了。”

本文来源:华军资讯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