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IT时代周刊:IBM在华迟发“云计算”路线图

2011-9-14IT时代周刊佚名

在“大象”的转型过程中,软件业务部门从一个昔日的新手,渐渐转变成一个身手老练且极具竞争力的部门。这其中,从2006年起开始布局的云计算无疑是IBM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或许是对“智慧地球”的过度执著,以至于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IBM仍让外界感觉它在这方面有些落伍。现在,“蓝色巨人”要开始扭转这一并不准确的认知。

8月23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上海宣布成立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他向《IT时代周刊》表示,该事业部将整合IBM软件、硬件、服务、研发等各部门的资源,发挥整合优势,提供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此强化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这是2008年以来,IBM在中国推出“智慧地球”战略后,第一次在中国专门设立云计算业务部门。同时,钱大群还发布了IBM的“云计算”路线图。

截至目前,业界仍对云计算在现阶段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存有争议,但未来人们必定生活在“云世界”,却是各方共识。所以,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微软、亚马逊、谷歌、惠普和戴尔等IT巨头各自展现“肌肉”,频频在公开场合标榜自己的公共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甚至连与“云”不沾边的苹果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iCloud云计划。业界在对这些公司评头论足的时候,也不禁心生猜疑:IBM在云计算方面到底作何打算?

事实上,IBM是云计算最早期的倡导者,在很多年前,IBM就开始提出网格运算等当时在市场上看起来似乎还很新的概念,这是云计算的雏形。

IBM很早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实施云计算战略,并已经从云计算的实施中受益,IBM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很多云计算平台,其中的BlueInsight,是全球最大的业务分析私有云技术,为IBM节省了数千万美元。

看似一向在云市场“低调”的IBM这次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根据钱大群提供的数字,IBM仅2010年就在全球实施了2000个私有云项目,IBM云平台已拥有1900万个用户,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80%使用了IBM的云计算服务。此外,IBM还在全球投资建立了5个云中心和12个备份云。

既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IBM为何迟至今日才隆重公开自己的云战略路线图?并且,在业界仍存争议的前提下,IBM能把云计算概念解释清楚吗?和竞争对手相比,IBM云计算的优势和劣势又在哪里?

彭明盛“拯救”了云计算

熟悉IT历史的人才会知道,是IBM董事长彭明盛对谷歌的一次“意外”访问而令云计算有了生路。

2006年,网格计算(云计算的前身)正大行其道,谷歌全球运行的计算机网络已形成集群,谷歌内部把这种大规模计算机集群称作“云”。那年秋天,谷歌的青年工程师比希利亚向时任谷歌CEO的恩里克·施密特提出了一个想法:利用自己20%的时间(谷歌分配给员工用于独立开发项目的时间),回到学校启动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们进行“云”系统的编程开发。施密特通过了这个计划,并在谷歌内部将其命名为“谷歌101”。

2006年11月底,比希利亚开始在自己的母校华盛顿大学推广“谷歌101”计划。2007年的整个春天,有关这门课程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大学的院系也开始要求参与。

这为比希利亚出了一个难题,扩大“谷歌101”计划的规模,就意味着“云”集群的规模将要以几何级数递增。但谷歌公司并不准备彻底放手让学生们随意访问运营着自己106亿美元业务的计算机集群。“云”技术的推广面临夭折。

然而,突访谷歌大厦的彭明盛帮助比希利亚解决了烦恼。

据称,彭明盛和他所率领的IBM团队在与施密特以及包括比希利亚在内的十几名谷歌工程师座谈交流时,他们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讨论着“云计算”。

IBM一直希望部署“云”系统来为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和服务。与此同时,在彭明盛的领导下,IBM已经成为Linux系统等开源软件的领先倡导者。这是“蓝色巨人”在软件战役中的重点,尤其可在对抗微软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谷歌和IBM在“云”上合作,它们将有机会共创“云计算”的未来。

当彭明盛结束访问离开谷歌时,比希利亚和IBM公司的丹尼斯·全被指派去组建谷歌-IBM的联合大学“云”的原型。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他们在谷歌总部并肩作战。

2007年2月,他们在加州山景城向高层领导,同时通过视频向位于纽约阿蒙克的IBM总部人员首次展示项目原型。一位工作人员用手机从“云”集群中下载数据的场景让大家赞叹不已。同年10月,谷歌与IBM联合宣布将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类似谷歌的“云计算”平台。至此,“云计算”在全球业内迅速成为热门话题,IBM和谷歌也走上了各自的“云计算”之路。

诸侯“云端”争霸

在2007年11月15日,IBM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蓝云”(BlueCloud)架构。这也是IBM最早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一直紧盯IBM动向的微软迅速跟了过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于2008年4月22日提出了“LiveMesh”计划,迈出了从PC领域转型到云计算最为野心勃勃的一步,他还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启动Azure云计算服务。同一时期,亚马逊在自己于2006年初成立网络服务部门(AWS)的基础上,也逐渐建立了一个为各类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架构网络服务的平台。

至此,四大巨头云集云计算市场,诸侯争霸战全面展开,各方的市场野心也得以尽显。

和微软、IBM以及亚马逊等主要提供面向企业的云服务模式相比,谷歌的云计算目标并不只在于个人用户,它的野心在于覆盖从个人用户至企业用户的广大空间。谷歌还积极地与其他云计算企业合作。

在开发者看来,谷歌的云计算技术实际上是针对谷歌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而定制的。所以,虽然谷歌可以说是云计算的最大实践者,但是,谷歌的云计算平台是私有环境,特别是谷歌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还没有开放出来。

与谷歌不同的是,IBM并没有基于云计算提供外部可访问的网络应用程序。有专业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这主要是由于IBM并不是一个网络公司,而是一个IT服务公司。IBM的蓝云计算平台是“即买即用”的,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计算产品,使得计算不仅仅局限在本地机器或远程服务器集群。

从2008年起,IBM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扩展到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市场。同时,IBM又投资200亿美元用于并购、开发云计算终端,推出网络软件等,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IBM在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领域的发力一个不落。近两年来,IBM的“智慧”战略如火如荼,“智慧的云计算”也是其“智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云智慧正不断向云计算领域延伸。

不过,在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眼里,微软的云平台比IBM更加前卫,他认为“云+端、软件+服务”的模式才是微软对云计算的最佳诠释。他曾向本刊记者指出:“云服务做得再好,还是需要‘端’体现应用,就是用户体验,要做到云端共赢。”

在微软内部,云计算平台WindowsAzure被认为是WindowsNT之后,16年来最重要的产品,关乎微软的未来。史蒂夫·鲍尔默就曾多次公开表示,云计算是微软的又一次机遇。他认为,与其他云计算厂商相比,微软在用户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对于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亚马逊云计算部门高级经理杰夫·巴尔看得比较清楚,他认为,谷歌有最强大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微软有全球最强大的开发者资源,而亚马逊的优势就是非IT优势:正因为其遍布全美的物流、仓储系统,美国第三大零售商Target才选择了AWS服务。前述专业人士认为,亚马逊和IBM的云策略都有像使用水、电、气一样的“随需应变”的共性。

不过,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服务也和IBM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不一样,亚马逊不销售物理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没有类似于“蓝云”一样的计算平台。亚马逊只将自己的弹性计算云建立在公司内部的大规模集群计算的平台之上,用户可以通过弹性计算云的网络界面去操作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的各个实例,用户仅需要为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平台实例付费,运行结束后计费也随之结束。

本文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