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7月,暑假即将到来。平日里学业繁忙的中小学生在上网“冲浪”的同时,如何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袭,家长和老师十分关注。近来,长三角各地纷纷展开打击“黑网吧”集中执法行动,并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新机制,对屡禁不止的“黑网吧”展开一场“攻坚战”。
国家工信部日前要求,7月1日起我国境内销售的个人电脑将统一预装“绿坝—花季护航”上网过滤软件。此举无疑给家用电脑安上了一把“保护伞”。但散布于街头巷尾的网吧情况又如何?浙江省工商局经济检查处副处长朱小都告诉记者,目前合法经营的网吧均由相关部门进行实时内容监测,7月1日后也会按规定安装过滤软件,并严格执行禁止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进入网吧的规定,“问题在于那些无照经营、缺乏监管的‘黑网吧’,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这绝不应是我们监管的盲区。”
盲区:“黑网吧”一度无法根治
打击“黑网吧”,苏浙沪三地从不手软。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工商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5106人次,取缔“黑网吧”684户,查扣电脑主机2055台,没收违法所得6.18万元。江苏省今年已依法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1240个,要求限期整改网站93个,删除违规帖文、图片、博文3.5万余条(张)。上海市公安部门去年也查处关闭了违法违规网站3836个,并取缔了1743户“黑网吧”。
“黑网吧”为何如此猖獗?据专家介绍,主要原因在于有利可图。据执法人员介绍,由于缺乏监管,大多数“黑网吧”除不良信息泛滥外,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一给未成年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顽疾”,各城市多年来虽坚持“露头就打”,但以往单一依靠集中整治的突击行动,却始终无法彻底根治。
设防:信用监管从制度上杜绝
在5月底由浙江省文化厅、省工商局、省公安厅和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省查处取缔黑网吧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工作视频会议”上,与会四部门提出联合建立信用监管机制,从制度上杜绝“黑网吧”。记者了解到,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所谓信用监管机制,即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对“黑网吧”业主、宽带接入服务企业、房屋出租者等实行信用监管,建立起一整套“黑名单”信息数据库,各地相关部门均可随时查阅。“黑网吧”业主一旦被查获,将在全省范围3年之内不得担任合法网吧的股东或法定代表人。
关键:各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
专家指出,尽管信用监管是制度保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要做到真正杜绝“黑网吧”,还需从“如何发现”、“查处取缔”、“监督考核”等各个方面均建立起长效机制。
江苏省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网吧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广泛发动社会监督,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布“黑网吧”名单,让违规者时时处于公众监督之下的“全民监管”模式。浙江省则将“发现源头”作为重中之重,执法部门提出充分发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义务监督员、乡镇文化市场监督员、文化员、治保员以及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延伸“黑网吧”信息举报网络。
对于宽带接入服务企业,浙江省则要求其将疑似“黑网吧”的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排查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