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来往去哪儿?

2014-1-5不详佚名
:来往去哪儿?

朋友就是要来往”,这个是阿里来往的口号,笔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觉得这样的定位或许真能给来往博取一个未来。不过后来令人失望的是,来往与熟人社交开始貌合神离,与陌生人社交也渐行渐远。笔者不禁疑问,打着“朋友就是要来往”的旗帜,来往究竟要去哪里?要知道没有灵魂和核心的产品那就是败笔。下面且听笔者具体道来。

扎堆——名人狂欢盛宴下难掩惨淡经营的现状

微信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圈,熟人社交应用不应该过度地对用户指手画脚”。

反观来往“扎堆推荐”、“公共号推荐”这些过度干预用户行为的功能(初期UGC不丰富采用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理解),扎堆可谓是非常亮眼:马云带领一群明星与企业家扎堆,噱头十足,里面有卖萌的,有送心灵鸡汤的,有自黑互黑的,更重要的是有“主要矛盾”(马云与“某堆”的赌约:“某堆”满100万人,马云就捐100万元)。

笔者这里对“马云是否挟公益之名”不予置评,仅从运营角度来说“传播似看山不喜平”,双方掐得越猛就越能吸纳用户,就连笔者这个“APP分析人士”也时常一个恍惚就开始美美的看起了众明星“插科打诨”。不过明星阵容再宏大,运营策略再给力,都掩饰不了众草根用户越来越边缘化的事实——他们是参与者,不过更像一个看客。

笔者对此的反思是:如果一个熟人社交应用没有很好的以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打理自己的社交圈,那么运营与推广都是在制造泡沫而已,繁荣只是假象,用户不会有忠诚度。

敲门——就像一个容易感到厌烦的小游戏

“敲门”是一项针对陌生人社交的功能,而且比较“无厘头”。陌生人社交也是要基于一定缘由的,比如“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都是基于地理位置,豆瓣小组是基于兴趣的,陌陌基于LBS与兴趣。无论陌生人社交模式如何多样,都必须要有一条维系彼此关系的纽带,否则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凭什么结识呢?

来往“敲门”行为的判断依据仅仅是一个用户头像,不知道对方的状况、地域、兴趣,也就是用户就是根据这一张不知所谓的照片就要决定是不是去敲门。即敲门是无目的性的,如果一定要为此行为找动机,那就像是在玩一个小玩具,仅仅是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动。对于敲门后触发的三个问题我更愿意理解成这是一个猜谜小游戏,而不认为它有什么其它实质功能——因为多数情况下,用户没有耐心去设置一些“找知音”的高端问题,问题本身就不能体现什么。退一步说,即使用户精心设置了个性化极强的问题,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极少有人能匹配上,这会对“敲门者”造成很大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敲门者”发现问题本身就说明自己和提问者不是一类人而不愿继续敲门,另一种自然是“敲门失败”的结果概率太大。

细节上的体验瑕疵——没有用户至上

这里且不说笔者iPad上来往会出现“闪退”现象,以下列举几个来往在细节体验上的瑕疵:

第一、来往“扎堆”页面与“好友动态”页面中查看某条内容的评论,需要切换到“详细内容页”,对于这种方式是否妥当笔者保持谨慎态度。

第二、来往“加好友”的用例下,需要申请者提供验证信息到“亲,给个加我的理由吧”输入框,不过等你苦苦把“理由”输入提交后,系统可能提示你“对方已设置不接受好友请求”。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不友善了,既然某用户已经设置不接受好友请求,那么为什么其他用户想要加此用户为好友的时候还要在验证页输入“理由”?

第三,有以下场景:用户A与用户B是好友关系,然后用户A解除了与用户B的好友关系,之后用户B向用户A发消息的时候,系统会在发出的文字旁边显示红色的“i”的符号,没有其他有效说明,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用户B的误解,难道是网络中断了?难道来往出现bug了?

结尾

从产品方向到产品体验,现在的来往确实让笔者很不满意,不过正是“爱之深,才责之切”,一句“朋友,就是要来往”,打中了我的本心。曾经的刻骨铭心,最后平淡到让自己都落泪,为那个当初痴迷的自己不值。

笔者也曾经接到过来往团队用户调研的电话,能够感受到来往团队的努力。总之,一句话,木柄不是为了吐槽而吐槽,而是期待来往变得更好。(文章有删减。责任编辑/周霞)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