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城市启动了4G体验用户招募工作,为测试用户提供MIFI(随身WiFi)、数据卡(4G上网卡)、CPE(4G无线路由器)等数据类终端,体验理论峰值可达100Mbps的TD-LTE 4G网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移动没有向测试用户提供TD-LTE手机。那么,TD-LTE手机为何迟迟不露面呢?到底是哪个环节被卡住了?
TD-LTE手机性能不稳
“在海外,不论是FDD还是TDD,均有批量LTE终端上市使用”,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对《IT时报》记者表示。
目前全球已经开通了十数张TD-LTE商用网络,包括在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网络。在终端方面,相关数据显示,到今年一季度,全球已推出166款终端支持TD-LTE,其中包括18款智能手机。如作为日本第三大运营商,软银在去年2月正式开通TD-LTE商用业务,并在去年10月推出了六款TD-LTE智能手机。
现在中国移动已经在急切推动TD-LTE的商用化进程,为何还没有TD-LTE手机供用户体验呢?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厂商生产出TD-LTE手机。此前,中国移动启动了4G终端的招标工作,在手机方面,有华为、中兴、三星、酷派约七款产品入围。
“我们是有一款产品入围,目前只是少量生产”,上述提到的一家手机厂商人士对《IT时报》记者表示。
浙江移动的一位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TD-LTE手机已经有好几款了,不过目前还只是在我们内部试用。”之所以没有向测试用户提供TD-LTE手机,原因是“手机性能不稳定,价格也太高。”这位人士称。
中移动“要求太高”
为何国内的TD-LTE手机性能会不稳?在杨骅看来,主要原因是中国移动的要求太高,期望一步到位,他直言:“终端产品要求五模10频,甚至五模13频,这对抗干扰与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产品还不具备大规模上市的条件。”
芯片和终端要实现双模不难,但是要实现五模10频,甚至五模13频,则不是容易事。五模10频是指4G终端可同时支持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五种通信模式和10个频带的LTE网络。
移动对终端和芯片厂商提出这样的高要求,有着自己的打算:“移动要求五模10频甚至更高,是为了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国内TD-LTE终端可以在国外大部分3G、4G网络中漫游。”半导体应用联盟高级分析师刘辉对记者说道,中移动从一开始就不希望国内的TD-LTE手机只能在国内使用,希望尽快推动TD-LTE的国际化进程。
但是五模10频的高起点,对于国内的TD-LTE手机终端的尽快成熟带来挑战。就芯片来说,国内的芯片厂商在TD-LTE、TD-SCDMA上积累已久,但普遍缺乏WCDMA和FDD LTE芯片的研发经验。“现在要求TD-LTE手机终端集成五种通信模式,对‘偏科’的国内芯片厂商考验很大,从一开始就落后于国外芯片企业。”刘辉表示。
除了技术经验,“五模10频”带来的功耗和成本问题也给国内厂商带来挑战。“高通具有28纳米的工艺,国内芯片厂商在40纳米左右,而增加模块会影响终端的功耗控制,不适合手机使用,只能先做出数据卡。”刘辉说道。难怪高通之前声称,“五模10频”只有他们能做,但是这样的结局显然不是各方希望看到的。
对于用户来说,想要体验到4G手机还需要等待,“可能要等到今年底明年初,问题慢慢消化了,TD-LTE手机终端才会成熟”,刘辉说道。
独家解读
TD-LTE手机等待进网检测
虽然TD-LTE手机目前尚不够成熟,但是入网检测的通道正逐渐打通。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等8项关于TD-LTE终端的通信行业标准报批稿,这在业界人士看来,TD—LTE手机的入网检测条件逐步成熟。
负责手机入网检测的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对《IT时报》记者表示,这8项标准报批稿的发布只是众多环节的一个步骤,即使是标准已经确定,那并不能表明TD-LTE手机就能送至泰尔实验室进行入网检测。“这涉及到行政许可,工信部会根据市场和产品的成熟度,来安排何时开展TD-LTE手机的入网检测。”何桂立表示。
不过这8项标准报批稿的发布还是颇具意义,“厂商都可以按照这8项标准中所提及的技术要求来准备自己的产品。”何桂立说。他同时表示,现在泰尔实验室已经完全具备检测TD-LTE终端的能力。
而记者注意到,这8项标准的报批稿中,没有提及TD-LTE和CDMA2000的兼容。这对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来说,似乎是个不幸的消息,为何TD-LTE能兼容WCDMA,为何不能兼容CDMA2000?
“以后可能有新的标准出来,解决4G和CDMA2000的兼容问题”,通信行业专家付亮解释,这8项标准中没有兼容CDMA2000,一方面是因为CDMA2000用户目前在国际上只是少数,另一方面如果现在再兼容CDMA2000,从五模变成六模,那么对终端和芯片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会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