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音乐已解放 数字版权管理单揪住电子书不撒手

[导读]音乐行业在几年以前就已经放弃了数字版权管理,那么为何电子书行业还在坚持呢?

音乐已解放 数字版权管理单揪住电子书不撒手

美国电子书市场规模较数字音乐市场小100倍左右(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讯(童云)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rsTechnica近日刊载文章称,音乐行业在几年以前就已经放弃了数字版权管理,那么为何电子书行业还在坚持呢?文章指出,与数字音乐市场相比,电子书市场的规模还很小,这可能是这一市场上有关数字版权管理的愤慨情绪较少的原因之一;另一种原因则是,音乐本身具有可以混录的特质,而整体来说图书并不具备可以混合的特性。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可能你足够幸运地在这个假期中拿到了一部电子书阅读器;事实上,或许你正在用电子书阅读器看这篇文章?或许你正坐在火炉旁边,考虑想要下载什么电子书来度过寒冷的冬夜。

但你是ArsTechnica的读者,应该知道DRM(数字版权管理)代表着什么。毕竟,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报道有关数字版权管理的新闻,从那时起它就已经是音乐行业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你可能还记得,亚马逊本身曾对苹果发起诉讼,对提供价格低廉的音乐下载服务和缺少数字版权管理的iTunes提出质疑。但是,亚马逊的这种举措只是一种商业上的决定,而并非持有一种思想观念上的立场。你可能还记得我们在2012年10月底的报道,那篇报道详细描述了如何从你购买的亚马逊Kindle音乐中剥离数字版权管理,目的是阻止亚马逊一时兴起地删除你整个的音乐库。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对电子书而言,数字版权管理的“愤慨”体现在什么地方?或者换一种说法,为什么亚马逊单单关心音乐的数字版权管理,却不关心为图书消除数字版权管理的问题?

对许多行业观察人士来说,这归根结底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数人所拥有的音乐都会多于图书——美国数字音乐市场仍旧远大于数字图书市场。从文化的立场来看,人们想要把音乐放在更多的设备上;而在电子书方面,这种诉求则要少一些。而且,有些人还会想要混录音乐,但除了那些行尸走肉般的“混合同人”以外,很少有人会有兴趣混合已经写成的文字。

“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数字版权管理的道德标准,也并不关系有关版权政策的微妙细节。”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媒体研究教授阿拉姆·辛雷奇(Aram Sinnreich)在接受ArsTechnica采访时说道。“人们所关心的是,他们能够用他们自认为拥有的东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已经开始完全放弃数字版权管理,而用户因难以租借电子书而感到挫败;在这种形势下,有些人想知道这种文化是否可能从2013年开始发生变化。

电子书数字自由化的“福音”

过去多年时间里,一些作家和反数字版权管理倡导人士一直都在“布讲”电子书数字自由化的“福音”,其中包括著名科幻小说作家、技术激进主义分子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他曾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上简明扼要地指出:“人们购买DRM电子书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或是因为他们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又或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DRM的存在。”

多克托罗是出版物Boing Boing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在多年时间里一直都在实践自己所布讲的“福音”。他自己著作的书籍不仅是没有数字版权管理的,而且还提供免费的下载。

当ArsTechnica向多克托罗问起,他为什么认为人们对数字版权管理的愤慨程度并没有那么高的时候,他摒弃了这种说法。“我认为,你们完全把事情弄错了。”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在电子书数字版权管理的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多年的赞许情绪。”

对于多克托罗这样的人来说,那可能是真的;但对于一流出版商、主流读者或是与亚马逊规模相当的其他电子书提供商来说,情况肯定并非如此。

音乐数字版权管理的死亡

很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亚马逊已经开发了一个Kindle读书应用,这个应用可用于你所能想到的几乎所有平台,从而遏制了有关数字版权管理的担忧情绪。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下载一本Kindle电子书,在你的Android设备、苹果iPad平板电脑或是其他任何设备上很轻松地阅读这本书,就像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上能做到的那样。(亚马逊并未就此置评。)

“亚马逊设计出这样的方式来让消费者感到舒服,这还真是居功至伟啊。”辛雷奇嘲讽地说道。

无论亚马逊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大多数消费者都很幸福地没有意识数字版权管理的事实,因为任何Kindle电子书都能在几乎所有设备上阅读。但在事实上,就在不是很久以前,亚马逊还在音乐共享限制的“战斗”中站在最前沿。

“我们仅提供MP3的战略意味着,用户在亚马逊上购买的所有音乐都一直都会是免除数字版权管理的,能在任何设备上播放。”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曾在2007年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这样说道。

很可能是由于受到来自于消费者和亚马逊的压力的缘故,一家又一家的唱片公司都已经开始同意在iTunes上放弃数字版权管理。到2009年初,数字版权管理最终正式“死亡”——所有唱片公司都“上船”了。

电子书市场规模较小

专家们指出,电子书市场规模较小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愤慨情绪的缺失。

据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数字音乐营收(不包括来自于流媒体服务的营收)为21亿美元;与此相比,电子书领域中的支出则要少得多,一些分析师预计2011年来自于电子书的总营收仅为2150万美元(不过,这一预测是处在最低端的,其他一些分析师预计电子书总营收为将近10亿美元)。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部分理由可能是“冲动购买”——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时冲动就花0.99美元来购买一首MP3歌曲要比花9.99美元购买一本电子书yeoman简单得多,但这并非唯一的解释。“或许这与图书整体上较低的‘身份地位’有关。”The Atavist资深编辑艾丽萨·夸特(Alissa Quart)说道。“图书购买者不会像音乐粉丝一样愤慨。”

类似的,我们都更有可能想要多次重听老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想要把音乐放在多种设备上——而对于图书而言,我们会倾向于看过一遍以后就束之高阁。

“与重读老书相比,你倾向于会更多地去重听老歌。”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激进主义分子帕克尔·希金斯(Parker Higgins)说道。“一部分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成熟。”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则是,就音乐领域而言,不仅其市场本身的规模较大,而且将原始创作(也就是一首歌曲)转变为衍生作品(比如说混录版歌曲)也是一种传统的作法。

“当iTunes推出时,没人想过:‘当我购买这首歌曲以后,我能否把它剪切成铃声?’”希金斯补充道。“他们不会去想:‘我能否把这作为一个节奏游戏,然后弹着吉他演奏(改编后的)歌曲?’但人们喜欢音乐,而且存在混录音乐的途径。而就图书而言,尤其是电子书,则并不十分具备一种能够混合的形式。除了从头看到尾以外,人们并不真正知道还能对图书做些什么。”

希金斯进一步指出,作家及其他开发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推出新的应用,来利用开放的、不那么具有数字版权管理的电子书。“举例来说,音乐播放器能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来匹配情绪——公共域电子书也可能做到这一点,但Kindle电子书不行。”他说道。

夸特也同意这种观点,她认为从整体上来说,甚至就连最狂热的文学粉丝也只不过会阅读或是有可能援引他们喜欢的著作中的词句而已。“在图书读者中并不真正存在一种混合的文化。”她说道。

云服务

但专家指出,与音乐相比,图书所具备的一个要素可能甚至会推动出版行业发生文化上的改变,那就是借书的概念。

推动音乐数字版权管理“死亡”的主要要素之一是,音乐能以任何格式放在任何设备中。类似的,有人猜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足够的电子书所有者想要分享自己最喜爱的图书,但却对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体验感到挫败。就目前而言,亚马逊仅允许用户出借特定主题的电子书,而且仅可出借一次。Barnes & Noble Nook也拥有一种类似的借书政策,而iBooks则甚至更加糟糕,原因是其还没有什么借书功能可言。

“那简直是一场闹剧——借书不该是这样子的。”希金斯指出。

但是,如果电子书开始被当做是一种服务而非产品,那么借书可能会成为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如果音乐行业的经验能提供任何指示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出版行业将开始朝着基于云的服务这一方向进发。从现在看来,美国市场上还几乎不存在大规模的此类服务。

不过,总部位于马德里的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可能会代表着未来,这家名为24Symbols的公司正尝试成为电子书领域中的Spotify。

“想要看电影?在可以到Hulu或Netflix等网站以流播放形式观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下载呢?”24symbols的联合创始人胡斯托·海德尔格(Justo Hidalgo)在去年接受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电台采访时说道。“因此我们认为,图书行业中将开始发生些什么事情。我的意思是,我们都知道许多人都会在屏幕上看书,而且许多人只是想要看书,而不必拥有这些图书,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改变;或者这样说吧,这是从‘图书即产品’到‘图书即服务’的转变。”

本文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腾讯科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