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没变:上次仿iPhone现在仿iPad
走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一间隐身在市区内的老旧公寓。屋子里厨房卫浴齐备,唯独缺少舒服的冷气、沙发、电视。四、五个年轻小伙子正在客厅埋首工作,他们有的紧盯着计算机,有的拿着测试仪器,有的在画电路图。
这里,曾经是山寨手机的大本营,过去三年,有将近百万支山寨iPhone从这里产出。但现在,iPhone已成过去式,他们关注的,是iPad带来的新变化。
“苹果在全世界搞宣传,我们就等着在这里接业务。”人称“山寨王”的业者老王(化名)说。他是这个公寓工作室的头儿,年仅二十六岁,已是一家公司的小老板,手下有二十几位工程师帮他做事,身价人民币上千万,出入谈生意甚至还有自己的司机!
苹果动向已经成为深圳ICT产业发展的风向球,从去年苹果要推出iPad的消息传出,许多原本做山寨机的业者就已经摩拳擦掌,抢先推出各种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的估计,今年六月山寨iPad将大规模上市,以每月十五万台计算,今年深圳制造的“类iPad”出货量将可达一百万台,将近是正版iPad销售量的十分之一。
过去,老王只是众多山寨机厂商之一。大学时就帮企业架网站、搞设计,赚了第一桶金的他,毕业后选择到深圳创业。刚好让他搭上山寨机的热潮,第二桶、第三桶金滚滚而来,他也从老旧公寓里的一人公司一路搬到市区,规模扩大到二十人。
两度创业都尝到甜头,但老王并不满足。山寨机在中国,毕竟还是个地下产业,只有少数大厂能漂白成功,怎么样都无法光明正大;并且,利润越来越薄,本来每支可以赚十美元(约合新台币三百二十元),但现在“赚不到两块人民币,”老王说。
他也曾尝试扩大项目,改做小笔电、电子书,但没有一项是成功的,他还是只能回头、等待,看苹果的下一步究竟是要做什么。
本质变了:上回拷贝外观这次升级系统软件
3年前,iPhone问世,造就了一批中国山寨手机大军,开创了独特的山寨文化;三年后,iPad再起风云,不同的是,这批当年以模仿创新起家的大军,累积了新的技术实力,准备迎接新一波的转型浪潮。
“苹果太有话题性,山寨风只能跟着iPad的气旋向上转,”拓墣产业研究所科技产业研究中心总监罗泽生说。这个意思就是:只有乔布斯点名要做的,才会引爆商机。
然而,从iPhone到iPad,苹果把整个消费性电子产业的逻辑,从硬件转向软件。嗅觉敏锐的山寨业者,自然也感受到了这股典范转移的风向变化。
过去山寨iPhone的作法,主要是在核心芯片上,依靠联发科提供的解决方案,再用便宜的模具仿出各大厂牌手机外观,“就像堆乐高积木一样,”老王说,完全是硬件的思维。但苹果的在线软件市集App store彻底改变了这个产业逻辑,逼得这些山寨业者不得不想办法应对。
当苹果推出下一个杀手级产品iPad时,外观究竟是“高仿”还是“低仿”根本不是重点,“背后的软件与内容才是灵魂所在,”拓墣产业研究所上海副所长张光平指出,这个部分无从仿效起,本土业者只能想办法自行开发。
张光平认为,从iPhone到iPad,苹果带给山寨电子产品一个数码汇流的方向。他表示,大陆现在出现的“类iPad”,实际上是电子书、MP4及Netbook的综合体,芯片厂商、内容提供商与系统厂商,都能在这个新平台上做出新的加值应用,而非只是过去的模仿改造。
换句话说,“类iPad提升了山寨市场的高度,带来了第二个春天,未来将有更多品牌由此而生,”张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