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平衡游戏与现实
六成中小学生“偷菜”忙,温州40名公务员上班偷菜被处分,妻子凌晨偷菜被丈夫撵出家门,小伙子夜半偷菜引发耳聋,女子网上偷菜遭反对打掉亲爹门牙……
由“偷菜”引起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有心理专家指出,网友热衷于“偷菜”虽有一定的减压效果,但过度沉迷,则有可能变减压为增压。
中国高级心理咨询师吕明表示,“偷菜”游戏之所以如此风靡,主要是游戏满足了玩家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宣泄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适当地玩可以起到排解压力的作用,但是过度沉溺于“偷”,则可能会把释放压力转变为增加压力,导致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正常交往和生活,“玩家要学会心理调适,毕竟作为一个游戏,只是用来‘减压’的一种方式,要适可而止。”
吕明说,作为成年玩家玩游戏应有限度,学会适当娱乐,空闲时间可以多亲近大自然,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一些青少年玩家,因为经常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管教,而且这个年龄段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要尽量少玩此类游戏,提防潜移默化的影响,荒废学业甚至发生不良行为。
记者手记
“偷菜”:
游戏还是“被游戏”?
记者的一位好友担心被朋友嘲笑“OUT”了,赶在今年春天的末尾,也注册了开心网。买房子、买地、种菜、偷菜、养家畜、买奴隶……一发不可收拾,玩得不亦乐乎。
然而,游戏到后来,渐渐脱了轨,惊回首,猛然发现“偷菜”游戏已经吞噬了自己的光阴和其他爱好。偷的菜多了,魅力值上升了,网络中积累下千万乃至上亿的“总资产”,可那毕竟是虚拟的,在现实中这一切都是空的。但此时的他,已是沉没于“偷菜”的游戏中不能自拔,在工作中提不起精神,对原有的看书、体育等爱好也失去了兴趣。他自己感叹:玩心过浓业必废!
这样的例子,相信在经常接触网络的网友们眼中并不鲜见,究竟还有多少“偷的不是菜,是寂寞”的哥们和“种的不是牧草,是烦恼”的姐们被游戏?
“偷菜”本来就是个游戏,大家开心玩玩而已,它永远也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实世界也永远比网络的虚拟世界来得真切、真实。所有的娱乐,都是为了让心情充满阳光,让人生旅途更轻松愉快,让生命的质量熠熠闪光。还是不要让“种菜”“偷菜”左右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不必时时挂念着,算计着,被它牵扯着。否则,那就不是玩游戏了,而是被游戏玩了!
清远网友看“摘菜”
怀念:大约是半年前玩过“偷菜”,现在不玩了。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都应该是自由的,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能力去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生活本来就是为了开开心心,如果“偷菜”让你开心,那还有什么所谓呢?
aa蜗牛aa:自从开心网有了农场之后就开始玩了,不过玩久了其实感觉这些社交网络的游戏也是无聊时当消遣而已,久而久之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偷菜”与“摘菜”改与不改其实没什么所谓,可能这样改的人是想从舆论上规范人的意识,毕竟“偷”不是很好的字眼。
我觉得这主要看每个人对这个东西(偷菜)的看法了,一开始玩可能会比较有意思,我也见过那些人为了偷别人的菜,半夜上网的事情,我倒不觉得怎样,一个人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东西的话,很多的做法都可以理解,就像你喜欢打篮球,喜欢看书也一样;影响工作的话我倒是觉得多少会有一些的,比如那时候单位还没禁掉相关社交网站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上网种菜,偷菜,买奴隶,后来禁掉了大家也没觉得怎样,慢慢就习惯了。
我不觉得类似开心网的交友社区会对我自己的生活有大的影响,可能只是生活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认识多了几个网络好友而已,其实一开始开心网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用了实名制,这是个创新点。但时间推移,感觉也就是无聊的时候消遣一下而已,日常的其他兴趣爱好也没变,比如看书、打篮球、看新闻、正常的工作,都没有受到影响。
朝圣:今年9月开始接触“偷菜”,朋友推荐,觉得有点意思,反正大学生活很无聊。
玩到现在感觉就是一个弱智游戏,就是太无聊,没事干就去一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其实没有必要改名的,文化部改“偷菜”为“摘菜”,没有多大意义。
星星:其实没有影响不影响。我觉得现在这个游戏只是每个人生活上的一些小游戏而已。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是消磨时间的一种办法,是一种精神寄托。可是不能过那个度,我觉得文化部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宣传建议,让大家有一种意识,不要过度地着迷。
9 7 3 1 2 3 4 8 :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