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网”而更精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已拥有1.62亿网民和6710万台上网计算机。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不断推动互联网的应用走向更深更广。
2007年的互联网已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生活助手。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尽管浏览新闻仍以77.3%位居榜首,但搜索引擎仅落后2.5个百分点,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等紧随其后。
网民通过互联网收发邮件、休闲娱乐、炒股、购物、接受再教育等的比例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遇到难题时,上网发个求助帖,总有很多热心人指点迷津、出手相助。在车友会、QQ群里,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交谈甚欢,还不时把虚拟世界结下的友谊延伸到现实社会中。
现在,通过博客激扬文字、抒情感怀的中国网民已超过3000万人,一些公众人物也开始把博客作为提高影响力的个人信息发布平台。10年前“博客”这个名词诞生时,很少有人预料到它会把互联网从大众传播带入个性化传播时代。博客、播客、闪客,这些在2007年大放异彩的网络产物,已成为很多网民生活的一部分。
2007年还是互联网与移动通讯加快融合的一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网民达到4430万,为2006年年底数据的2.6倍。借助小小的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络的便利,手机炒股、移动聊天、阅读手机报等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电子商务在2007年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这让更多的网民和企业获益,电子化交易、商品配送等渐成规模之后,电子商务的威力还将进一步显现。
不得不提的是网络视频在2007年的迅猛发展,以用户主导性为最大特征的视频分享网站和以P2P技术为核心的视频观看平台齐头并进,中国的广大网民因此而获得了更加丰富、新颖的生活体验。
“网”罗真相,让我们接近新闻真实
互联网不仅可以将各类新闻广而告之,也可以作为检验新闻真伪善恶的“试金石”。2007年,这两股力量交相辉映,发挥得淋漓尽致。
长期研究网络传播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告诉记者,互联网的信息分布状况从宏观上来看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但2007年屡屡出彩的人工信息检索及分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海量网络信息的有序呈现。“任何新闻信息只要出现在网上,就意味着要接受网民的检验。”
在余波未平的华南虎风波中,从“虎照”开始在网上流传,到各行各业的网友据理分析,再到疑为“虎照”原型的年画浮出水面,在那一段“天天有新发现、天天有新证据的日子”里,搜索引擎的威力让人惊叹。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对“虎照”事件的跟踪堪称“实时播报”,几乎任何讯息都能在第一时间从网上获知。
被疑为钻《劳动合同法》空子的“华为员工集体辞职”风波、利用炒股咨询非法敛财的“带头大哥777”案件,这些2007年极具影响力的事件要么是被网友揭发,要么是被网络舆论放大,然后都经历过搜索引擎的诘问,相关网页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如果没有互联网,很多真相可能还尘封至今。
“互联网成了事实调查者和新闻推动者的一个工具。”网民“Dragon88”评价说,正是在无数网民的合力之下,互联网大浪淘沙般地淘去虚假信息,慢慢显露出新闻事件的真相。
激情“网”意凸显理性
2007年,太多的故事从互联网而来,网民言论的活跃程度“前所未有”。新闻刚一发生、刚被报道,公众的意见就已经呈现出来。这些意见中,既有宣泄情绪的偏激言论,也有对国计民生的理性探讨与建言献策。
从“两会”到党的十七大,网民们踊跃在网上当“代表”,通过留言板、论坛、博客等,热情而理性地发表看法。数据显示,新华网党的十七大网上调查吸引了40多万人参与,网民上传留言15万条,每天点击量超过180万。人民网“对党说句心里话”互动栏目征集网民留言22359条,仅强国论坛《我心中的党代表,我托代表捎句话》一文的点击量就超过11万。许多网民的留言颇具建设性,有的甚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
当然,网络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激的言论,“包括谴责性舆论在内,起码是一种另类的关注,而不是冷漠”。匡文波说,在网络上热炒新闻甚至发布虚假信息的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个网民群体和互联网;相反,这正好可以作为对网民成熟度的考验,增强对类似信息的“免疫力”,况且,政府也可以将之作为体察民情的镜鉴。
许多专家在不同场合指出,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愈发成熟的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正如“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达成的共识:社会各界务必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中国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9/content_7277279.htm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