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缘起:从电信局的免费“网吧”说起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1998年,互联网的春风还没有吹到鲁西南的这所普通的院校。学校机房的电脑还都是很原始的组装机,印象中CPU都是WINCHIP的,这个牌子恐怕很多现在IT业界的人士也不熟悉!我们上机就是面对着黑乎乎的屏幕反复的练习DOS、FOXBASE命令。令人激动地不已的蓝天白云只有在老师讲课的投影屏幕上才能见到。互联网这个词不经意就从老师的嘴里吐出来,让我们羡慕不已。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网联网的一个页面。
有一天,一个同学兴奋的告诉我,济宁电信局数据分局的领导要来作报告,内容是关于互联网的,海报都贴出来。我几乎是狂奔出去,来到文科楼的东墙下,一张鲜艳的海报迫不及待的奔入我的眼帘:《互联网时代的数码生存》。
这天下午,我是揣着馒头走进的报告厅,为的就是能够抢一个比较靠前的座位。大家很难想象一个内向的小青年是怎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啃馒头的。当我咽下最后一口馒头,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拉电话线了。
又过了将近多半个小时,报告厅逐渐显得拥挤起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也在讲台上坐了下来。领导们说了什么开场白我都忘记了,反正眼睛就盯着电话线旁边的几个塑料盒子不停的看。
终于轮到一个戴着眼睛,比较不象领导的人说话了。他就是张工程师。他说:这个塑料盒子就是调制解调器,就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合二为一的东西,用于信号的传输等等。这些当时都没有听懂。然后他就开始边安装,边讲:“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钱天白教授发出的……”。然后,开始设置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参数。
“现在我们就可以拨号了”,张工程师说,“大家会听到猫快乐的叫声。”一阵吱吱的声音过后,张工程师打开了一个页面。
天哪,这就是互联网页面,济宁信息港的主页,多么的漂亮的页面啊,很像彩色杂志的一页。这是我今生见过的第一个页面。这个报告我没怎么听懂,反正就象是猎奇一样,盯着屏幕端详。
最后,张工程师说:为了让同学们体验互联网,在电信局的大厅里开设了一个免费的网吧,供大家体验。
这句话,是我在这个报告会中听到的最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个报告会后的几天,我几乎都是在旷课中度过的。每天早晨起来,就跑着去电信局的门口等着开门。几乎每天都有年轻的面孔在那里等待。幸运的是,我几乎每一次都能够占到计算机。
在电信局大厅里,挂着一个红色的横幅:免费学生网吧,体验互联生活。几台“敦厚”的电脑一字排开,堆列在柜台上,居然连个座位也没有,我们必须站着。每一台电脑都是亲切的蓝天白云。卧着鼠标的手汗津津的,这个时候总感觉两个眼不够用的。要是有四个眼才正好呢。
每一次,我都照着笔记本上的网址一个不少的输入http://,直到后来旁边一个朋友告诉我不用输入这几个字符,直接输入网址就可以的。我又是一阵自责,后悔自己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几天我的感觉就是在天堂中遨游一样,什么都是新鲜的。开始甚至连鼠标器都不会用。看着那些已经通过学习机启蒙的朋友,心里一阵的羡慕。
在这几天里,我体会到了互联网的方便,只要一检索,就能看到很多信息。要比在图书馆查找书籍方便很多。
现在回忆一下,我才感觉到那个时候的网站还是比较单调的,色彩一般都是大红大绿,很不协调;中文的网站比较少;很多中文网站都是台湾省制作的。但是,这已经给我的干枯求知的心灵带了极大的安慰和滋润!
这是我第一次进网吧。现在看来,这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网吧,不过是电信局搞得一个宣传活动,首先让学生入门,体会到网络的魅力,培养一个需求的群体,然后就会在社会上催生商人投资网吧。
一个伟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7天后,电信局的网吧就关闭了。我这才深刻的体会到这个伟人是多么的伟大,他用一个很精致的暗喻阐释了管子的一个论断:“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我怅然若失的又回到了唐风宋玉的课堂上来。
此后的很长时间,每每听到老师谈论起家里上网的趣事,我就禁不住咽下一口口唾沫。
我开始大量的购买电脑杂志,市面上能够见到的电脑杂志我几乎不会落下。每每看到杂志上出现互联网页面的图片时,又是一阵躁动不安。
后来从一个同学嘴里知道了邹城兖矿集团有网吧。我的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