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省西部的冠县县城从7月29日开始就没了网吧。连长途汽车站门口协管的大爷都会告诉外地来客:“想上网?没法,冠县没网吧”。
集体遭封的21家网吧业主“没一个搞得明白,自己的网吧为什么到现在都不能营业”,他们只知道,“针对网吧的行动并非突从天降,而是从春节时就已开始酝酿”。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对这些网吧下达关门整顿的并不是网吧的主管单位文化局而是当地公安机关,面对业主们的追问,文化局给出的答复是,他们并不知道有网吧被停业,更不知道为什么网吧会被集体停业。那么此次公安机关的“过度热心”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呢?主管部门文化局为何对公安机关的“越粗代庖”不闻不问呢?这究竟是一种基层生态里的微妙潜规则,还是存在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遭封的网吧,对已经遭遇一次“割肉”的业主来说是断了生计,对年轻人来说则是少了娱乐和消遣的场所,在没有被告知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时,他们开始“猜测”,于是流言盛行,有说是因为网吧曾流出有损冠县形象的帖子,有人说去年底刚上任的县长因为自己的孩子爱上网,对网吧深恶痛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记者的采访中,从县宣传部到县工商部门都对此次在全国堪称一绝的网吧专项整治叫好,都认为此次活动反映了民众的呼声,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治安环境的整治,该县宣传部长如是说,冠县这次整顿网吧是“牺牲一小部分商人的利益”,换来“绝大部分民众的叫好”。在记者的调查中,确实也有部分市民表达了对关停网吧的赞成态度,尤其是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网吧没有存在的必要”。
但在笔者看来,这次冠县有关部门对县城网吧集体关停并非一场割除社会毒瘤的“善意之举”,反而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权力暴力闹剧,不可否认,如今遍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网吧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急需整治但绝非意味着非死不可。网吧的存在和盛行是因为它市场经济中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了特定群体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问题只能说明规范其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发生了病变,而我们看到的是有关部门“因噎废食”,粗暴“割肉”,而网吧的业主们无论其是否存在追逐利润而违规的行为,他们首先是一群公民,其所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等权利应得到尊重,但我们看到网吧业主们遭遇近乎偏执的“执法”,被要求“不申诉、不听证”,被迫购买公安局的“上网一卡通”,“真的是他们让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换来的依然是遥遥无期的等待和扑朔迷离的真相,“要罚到他们觉得疼,以后才会守规矩。”言语中透着赤裸裸的权力暴力倾向,
没有了网吧,不知道时尚的年轻人是否有地方可去,不知道他们是否开始习惯用手机上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如果想上网,可以去冠县的宾馆开房,更不知道家庭电脑普及率“应该有三成”其他七成冠县县城居民何时才能享受到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