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跨省追捕,也听过“网上言论别有用心”,实在没想到,因为公众借助信息技术自由表达竟累及网吧正常经营。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说,7月底,山东冠县17家网吧门口被贴上落款为冠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通知,上书“停业整顿两个月”,一直到现在,冠县几乎所有网吧全部关闭。冠县网络监控负责人称,如果不实现实名制,上网者可以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表言论,“太乱”。
冠县关闭网吧当然是有理由的,比如他们认为去网吧的除了孩子就是“社会闲杂人等”,比“现在电脑普及率高了,想上网的在家上就行”;冠县关闭网吧的事迹当然也是相当感人的,官方的说法那是“牺牲一小部分商人的利益”,换来“绝大部分民众的叫好”,很有点壮士断腕的味道。感动之余,我也实在无法理解“绝大多数叫好”的民众对这个关停政策怎么那么HIGH。
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冠县关停网吧的做法存有几点疑虑:一者,去网吧上网的就能“有罪推定”?冠县不是孤岛,就算当地人户户有电脑,也保不准出差旅行到此地的公民有个上网需求吧。上网的除了孩子就是“社会闲杂人等”,那么,出没在大街上的岂不是“除了孩子和老人,也是闲杂人等”?二者,我对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了解,但起码知道它离国内N强还有不小的距离,关了网吧让大家都回家上网去,这话很像晋惠帝的逻辑“何不食肉糜”。
以上质疑只是常理而言,如果从决策理性来说,冠县的相关决策者恐怕还需要正面以下几个核心问题:首先,一刀切地关停几乎所有网吧的做法有没有征询利益关联方的意见、决策程序是否正当、给网吧经营者造成的损失如何补偿?如果这些问题回答不好,就算关停政策深孚众望,它给市场造成的影响依然十分恶劣,行政决策的随意性必然令生产经营者如履薄冰,网吧命运在先,接下来,还有哪些投资者敢在这种行政氛围下从事生产经营?其次,一刀切地关停网吧成本高昂,经济账不说,也戕害了底层民众的通信自由与言论权益,如果靠剿灭的方法来解决网络时代的社会症结,郁结的民众情绪迟早会在另外的途径与领域发酵变异,这对公共利益而言,又怎么能算是值得“叫好”的事情?
谁生病,谁吃药。网吧不是不可以关停,出了问题自然要整治,但是,靠行政强制的手段一刀切地关停几乎所有网吧,这种简单粗暴的线性思维恐怕悖逆了基本的善治原则与行政智慧。如此极端做法,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也助长了民间对“去年底刚上任的县长因为自己的孩子爱上网,对网吧深恶痛绝”等说法的深信不疑。
实践早就证明,上网者随意发表言论,靠关网吧是解决不了的;孩子对网络的依赖,靠关网吧也是治不好的。没有了白网吧,必然有黑网吧及时出来填补市场;没有了有线上网,还有无线网络啊;再不济,弄个手机上网业务也能发帖玩游戏。当地相关部门真有这个决心,不如断电比较彻底――这样一来,所有电子信息网络全部熄火,大家回归口口相传的原始社会,岂不更加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