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9日开始,山东冠县全部21家网吧被当地派出所责令“停业整顿两个月”,期满后仍迟迟不能重新开张。尽管原因引人猜测,但冠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振乾坚称,“我们做了一件人人拍手称快的大好事,是切切实实的解决民生问题。”(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偌大的县城,网吧全部被关,一时间冠县流言四起。有人猜测“网民在网吧发表了批评县计生办的帖子,招来无妄之灾”;也有人怀疑纯属长官意志,“新任县长因为自己孩子爱上网,对网吧深恶痛绝。”对此,冠县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外界呼声太高,家长反映太多,于是进行集中治理整顿。”作为外人,我们难窥冠县停业整顿所有网吧的真实动因。但即便出于治理未成年人迷恋网吧问题的本意,恐怕也不见得是“人人拍手称快的大好事”。
诚然,一些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普遍社会现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者占十分之一。作为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网吧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主张关闭全部网吧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此前已有付诸行动的先例。2006年10月,山西方山县委书记一声令下,取缔县城所有网吧,方山也因全国第一家“零网吧”县名噪一时。
然而,需要厘清的是,网吧本身并没有原罪,如果有问题的话,也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网吧而言,运作规范可以为青少年搭建起了解世界的渠道,获取先进技术的通道;管理示范则会诱导未成年人痴迷网络游戏,甚至受到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的腐蚀。就目前来看,网吧的确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学会辩证看待,而不是以偏概全,因噎废食。试想,因为孩子容易染上网瘾,就关闭网吧,是不是由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就要封闭公路、停开汽车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不仅在情理上站不住脚,动辄关闭所有网吧的做法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市场实行许可经营制度,除了黑网吧外,更多网吧都是通过审批取得合法营业资格的。如今,政府不加解释就要求无限期停业整顿,经营者的经济损失谁来补偿?同时,“一刀切”式的关闭网吧,看似保护未成年人,却也将所有人拒在互联网的大门外。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获取网络信息的需求又将如何得到满足呢?
眼下,互联网时代已经轰轰烈烈地到来,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当国际上已经把青少年互联网接触率作为国家发展潜力的衡量标准时,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却还在谈网色变,将网吧视为洪水猛兽,大有先除之而后快之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一关了之”相比,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管理智慧,把网吧真正变成普及科学知识、体验现代娱乐的场所,在青少年享受网络便利和避免不良影响中寻求平衡点,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