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东冠县17家网吧门口被贴上落款为冠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通知,上书“停业整顿两个月”,一直到现在,冠县几乎所有的网吧全部关闭。冠县的网络监控负责人称,如果不实现实名制,上网者可以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表言论,“太乱”。(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21家网吧被迫停业整顿,连长途汽车站门口协管的大爷都会告诉外地来客,“冠县没网吧”,但蹊跷的是不只网吧业主,就连监管部门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关网吧,停业整顿又整的是什么。一趟专项打击,每家网吧被罚款一万元,根据网吧业主的说法,如今竞争激烈,一个月赚到3000元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万元的罚款真的让他们感到肉痛,但冠县文化局副局长徐敬涛显然并不这么想,反而说:“要罚到他们觉得疼,以后才会守规矩。”
其实,对于网吧监管严格一点儿并没有什么不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大家更是举双手赞成,但很显然冠县此次行动的出发点并非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而是为了加强网络监控,“既然管不了你乱发言,干脆采取行动禁止所有人发言”,这就是冠县此次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
更重要的是,此次所谓执法行动本身就是违法的,网吧的主管单位本是文化局,但这次却是派出所出面,明显地越权执法,更重要的是执法方式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查出一点儿问题之后,还要把业主请到派出所,让他们签下一张“不申诉、不听证”的“处罚决定书”。粗暴执法是错误的,而知法犯法更是错上加错,用强制手段剥夺公民的合法权利,这样的执法方式显然难孚众望。
根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网吧年产值超两百多亿,就业人口超过百万,并带动了电信、IT硬件、软件等许多关联产业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显而易见,对网吧绝不能不能一棒子打死。
另外,网吧真的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吗?依我看,即使有也不存在什么必然联系。诚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上网玩游戏聊天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上班族还天天“偷菜”呢。再试问小小的县城里有多少人家中备有电脑?连县领导自己都只能得出“三成总有吧”的答案,老师凭什么就一口咬定“网吧没有存在的必要”,冠县县委宣传部又凭什么认定“网吧关了,孩子好了,这是切切实实的解决民生问题”,文化局副局长徐敬涛又凭什么坚信“七八成的人都欢迎网吧停业整顿”?而关停所有网吧,牺牲的真的只是小部分商人的利益吗,又真的能换来“绝大部分民众的叫好”吗?
主管冠县网络监控的王敬奎的一句话也许点明了这次停业整顿的主因:“不实现实名制,上网者可以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表言论,太乱”。网络本来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不能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加以界定,它虽然需要管理以保证其有序运行,但更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监管的太死不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更有可能激起民愤,到头来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