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开创了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时代,Facebook开创了(PC互联网)社交网络时代,Twitter(诞生于2006年)成为第一家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公司。不过遗憾的是,Twitter没有能够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黄金机会,成长为一家历史地位堪比谷歌、Facebook的“移动时代的谷歌公司”。
Twitter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今天的衰败有源自何处?日前,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usinessInsider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客观上的移动广告的营收之难、再加上Twitter主观上移动端产品设计失败,导致了Twitter今天的败局。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安卓操作系统问世。Twitter几乎是完完全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Twitter完全是为移动端用户设计开发。这给了Twitter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
移动广告之难
然而,Twitter遇到了所有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难题——在智能手机端进行移动广告创收,难如上青天。
在广告传媒行业有一句行话“印刷广告赚美元、网络广告赚10美分角币”。这是什么意思?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纸媒公司可以按照版面向广告主收取巨额广告费。而在网络广告出现之后,广告主变得不那么慷慨了,他们会考量各种传播效果指标,比如多少个受众看到、显示了多少次。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的数量猛增,他们都在争夺网民的眼球。广告主对于网民的上网习惯有着充分的了解,他们不可能为从来没有人看到的网络广告付费。另外一些新出现的网站,甚至成为传统印刷广告的免费替代品(最典型的是冲击报纸分类广告的免费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广告主可免费发布信息)。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述的行话需要补充上一段——“移动广告赚取几美分”。
CPM是网络广告的报价模式(每一千次显示的报价)。在移动端,CPM要远远低于电脑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广告主变得更加“抠门”了。
PC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横幅广告或者弹出广告。在广告主看来,这些广告至少还有人看到,有助于品牌建设。
然而在一个5英寸的手机屏幕上,广告面积太小,不容易被用户看到。此外如果广告占用太多的屏幕空间,网站或者客户端会遭到用户的坚决抛弃。
如今已经出现了移动广告的创新产品,比如原生广告(也称之为软文广告)混合在内容中,广告和正文几乎分不清,有助于广告主营销。此外,移动端视频也吸引了不少用户,他们能够忍受短时间的前置视频广告。
Twitter的产品失误
每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创新,诞生了新的媒体和广告营收机会。比如谷歌依靠网页搜索,汇聚了具有某些消费意愿和兴趣目的的网民,这成就了搜索广告的奇迹。
依靠一个优秀的产品(搜索引擎),谷歌获得了全新的搜索广告的营收机会。去年谷歌的利润达到140亿美元,公司市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
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witter,原来有机会成为“谷歌的接班人”。Twitter可以开发一个适合智能手机的优秀产品和社交媒体。然而在产品开发方面,Twitter犯下错误。许多批评人士指出,Twitter的产品过于小众,易用性太差(比如各种怪异的符号),新来者不知道如何关注他人,在缺乏回馈的条件下,新用户会感到无地自容。另外在私信等方面,Twitter的设计也过于复杂。
Twitter最大的社交网络对手是Facebook,不过Facebook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是典型的“网站业态”。本来Twitter有机会重创Facebook,就好象谷歌重创了Lycos、Inktomi等老式搜索引擎。
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而当时Facebook几乎还没有移动广告的业务和收入。今天,Facebook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移动广告服务商。
Twitter的历史要比WhatsApp、Facebook旗下的Messenger等移动聊天工具要悠久。如果Twitter拥有远见卓识的话,其完全可以利用私信推出实时聊天功能,阻击后来的WhatsApp。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Facebook一度如坐针扎不知如何下手。不过其很快找到了方略,面向智能手机开发了大量的客户端产品,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扩大了移动社交产品线。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Facebook构建了移动产品和移动广告业务,其移动广告收入目前已经超过了电脑网站的广告收入。
Twitter处境日渐艰难。在Facebook在移动端势如破竹的同时,以Snapchat为代表的一批移动社交新创公司后来居上,分流了许多年轻用户。在一些年轻人看来,Twitter产品功能怪异,属于父辈一代人。
在移动端产品设计以及移动广告方面,Twitter陷入了苦苦挣扎。原本有可能成为“移动时代谷歌接班人”的Twitter,如果未来仍然没有转机,则有可能成为下一个MySpace(曾经领先Facebook的社交网站,在被新闻集团收购之后没落),被人们所遗忘。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