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正面临急剧缩小的危险。如果本世纪内气温如预测的一样继续升高,该地区的冰川将消失殆尽。
西班牙《世界报》5月31日文章称,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冰川水文专家约瑟夫·谢伊指出,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在持续减少,其速度还有可能加快。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的研究结果近日刊登在欧盟地球科学《冰冻圈》杂志上。
文章说,如果是最好的情况,到2100年都得科西河流域的冰川将会减少70%;但如果是最坏情况,其冰川将缩小99%。谢伊指出,“该流域的冰川更易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没有人能事先预知”。
都得科西河流域的冰川覆盖面积大约为400平方公里。研究人员依据过去20年来气温和降水量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并预测了气温和降水量是如何与二氧化碳排放一起对该地区未来的冰川消融速度造成影响的。这些预测都同时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本世纪将会越来越热。
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基于两条前提:其一是各国在这方面采取行动,减少各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二,各国未做出任何努力。正因为如此研究结果中才出现了70%到99%之间的变化。谢伊指出,“即便各国从现在开始采取措施,我们仍会看到冰川在逐渐减少”。他认为,“目前尚不知道这一过程是否能得到逆转”。现在珠峰还有没有解冻的积雪区域,这是因为这里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地方。
因此,靠近珠峰顶峰海拔在7000到8000米的洛子峰、努布策峰和马卡鲁峰将不会出现海拔5000米至6000米冰川集中区域快速融化的现象,后者将只在冬季而不是温暖季节时看到结冰。
科学家小组还得出了一个结论,月平均气温为零摄氏度的低海拔位置的冰川融化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雪线正在攀升。“1月海拔3200米处与8月5500米处的雪线是不同的。”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研究员瓦尔特·伊默泽尔指出,“冰川的积雪不但在减少,而且在最温暖的季节,面临融化危险的冰川面积超过了90%”。换句话说,随着雪线的上升,面临融化的区域和积雪量减少的风险也在增加。
该研究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冰川融化可能会对陆地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可能将会在陆地上形成湖波,或者使现有湖波的水量上涨。水量超载加上雪崩和地震的风险,将有可能导致决堤,改变河流的流量,从而引发洪水。这将给当地社会、农业和水力发电造成影响。
恒河、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及其周边的大约10亿人口都依靠着喜马拉雅山而活。喜马拉雅山脉既有世界最高峰,也是世界上仅次于极地地区的最大的冰储量所在地,其淡水含量占全球总量的1/3。
对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速度的观测曾引发过争议。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指出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将会在2035年彻底消失,这一错误的结论后来迫使科学家小组做出了道歉,并进行了修正。
两年前米兰大学的一组科研人员证实,过去50年来珠穆朗玛峰周边的冰川覆盖面积减小了13%,雪线较1960年上升了180米。这一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冰川只有当年的一半大小。
2012年,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正在缩小,但速度比此前预想的要慢,每年缩小15到20米的长度,面积缩小0.1%到0.6%之间,冰量下降大约40厘米。
这一次谢伊团队指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是冰川对气温上升反应的初步近似值,“应该谨慎看待我们的估算结果,因为这里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研究报告的另一作者、法国冰川学家帕特里克·瓦尼翁指出。
谢伊也指出,喜马拉雅山脉其他地方并没有相同的表现,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没有他们分析的地区那样对气温的影响如此敏感,但是这些可以为将来提供研究方向。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