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苹果前,乔纳森·艾维正在伦敦,当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为一家英国公司设计卫生洁具,一个是去苹果参与PowerBook电脑的设计。
当时苹果的发展并不顺利,而且作为一个英国人,如果答应,意味着飞越大半个地球去美国西部工作。于是对于苹果的邀请,他很纠结。
他选择了后者,一开始他只是作为当时执掌苹果设计团队的Robert Runner的顾问进行工作。在1992年,乔纳森正式成为苹果的全职员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
那一年,他25岁。
信心
乔纳森加入苹果后,马上就经历了苹果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债台高筑,几近破产。当时Wired的这本杂志已经开始在为苹果祈祷了:
根据Ian Parker前段时间为纽约客撰写的乔纳森访谈中的描述,1997年,加入苹果五年的乔纳森已经成为苹果的工业设计负责人。但是当时他应该是没什么心思开心的,公司濒临绝境,绝望的情绪在苹果内部不可阻挡地蔓延开来,乔纳森也深陷其中。
Wired那本杂志发布一个月后,离开苹果12年之久的乔布斯回归。他要和乔纳森会面。
但是失去信心的乔纳森却做了最坏打算,他甚至已经备好辞职信。而乔布斯本来也打算新招一个设计师,他甚至已经开始联系IBM的ThinkPad的设计者Richard Sapper了,后者也对乔布斯的邀请感兴趣。
如果乔纳森和乔布斯就此擦肩而过未能共事,恐怕会是科技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但是Richard Sapper因为不想离开IBM转投苹果这间当时的“小公司”,最终没答应乔布斯。
当时苹果的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n Rubinstein也出面挽留乔纳森,他跟乔纳森说,公司将会一改之前的颓势,进而创造历史。
而设计界传奇人物Hartmut Esslinger当时作为顾问提醒乔布斯,苹果当时所拥有的设计团队是非常厉害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乔纳森。
于是三管齐下,形势扭转。会谈后,乔纳森重拾信心,留在苹果,成为苹果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
那一年,他30岁。
核心
1998年,iMac面世,大获成功,救活了苹果。接下来的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花了三年时间,重新开始盈利。乔纳森则继续领导设计团队——用他自己的话讲——让科技变得更酷。到了2007年iPhone发布的时候,乔纳森已经成为苹果的一大核心了。
在很多公司中,产品的设计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环节而已,但是在苹果公司,因为乔纳森和乔布斯,产品的设计全程参与产品生产,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产品在设计上总是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2013年,原先负责iOS软件开发的苹果高级副总裁Scott Forstall离开苹果,他的职权被重新分配。于是乔纳森在执掌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又兼任苹果人机交互组负责人,同时掌管苹果硬件和软件的外观设计。
再后来,我们看到了iOS 7以及OS X一改之前的拟物化风格,投入扁平化的怀抱。在乔布斯离开后的苹果,他一步步成为了产品开发的灵魂人物。
那一年,他46岁。
耐心
现任Twitter设计总监的 Mike Kruzeniski曾经撰文透露,在大概2008-2009年的时候,有公司曾经想挖走乔纳森,结果显而易见,乔纳森婉拒了对方。
其实想这么做的公司并不少,这种事情并不稀罕。真正有意思的,是乔纳森当时回绝的理由。他说,过去十年时间他花了非常大的力气,让苹果变成一家能让他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的公司,所以他不会离开,他在苹果才刚刚开始。
回想那段时期,苹果的iPod、iMac的设计已经非常著名,iPhone 3Gs也已经发布,MacBook的Unibody一体化设计直到现在还在沿用——能设计出上述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是巨大的成功,而乔纳森却主导了上述所有产品的设计。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乔纳森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多了。但那一切对他来说,只是热身。而再往前推10年,是1998年,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黑暗中的苹果呆了6年。
一个设计师,如何能够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成为灵魂人物?答案是坚持和耐心。
如今,苹果,这个顶着光环的科技巨头,为这个男人创造了这样一个职位:CDO(首席设计官)。
这一年,他48岁。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