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说的都是大家能听懂的话呀,为什么几乎所有电视剧还要加上字幕呢?相信有不少小伙伴有这样的疑问。其实,中国人看国内影视节目带中文字幕还是有意义的。
有网友在知乎上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
1、方便不同方言区的人共同欣赏。
虽然普通话普及得很不错了,还是有很多人,特别是长辈,依然不能跟上普通话发音的台词。而有些影视节目中本来就有带口音的内容,那就更不用说了。
有的朋友提到多年前的电视剧是没有字幕的,比如老版《西游记》等等。当时的电视节目跟如今的电视节目当然是有一些区别的。当年演员群体比现在少得多,却也专业得多。当年没有台词念不清楚的演员,而且当时的潮流和形势都不支持带口音的表演。
2、不怕说台词的声音小。
有些场景因为真实感,使某些台词的音量较小——譬如耳语。如果要听清楚,得竖起耳朵才能听清楚。
电视不是在电影院看的。任何环境音(马路上汽车喇叭声,水烧开了,电话响了,隔壁放鞭炮了……)都可能盖过电视机的声音。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年除夕夜十二点左右的时候春晚主持人说的是什么,黑色三分钟的影响其实没有很多人想像中的大。
3、汉语特点导致字幕有助于观众理解。
一般来说,同音字词在电视节目使观众产生误会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主要是名词的用字,在汉语里是经常需要提示的。“张无忌”和“张吴记”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灵鹫宫”的人肯定不希望人们以为她们是“灵柩宫”的。《青春四十》里听到的一句“后来他认识了一些朋友,染上了赌瘾”。如果没有字幕,“毒瘾”和“赌瘾”区别可大了。
4、字幕有教育辅助功能。
不可忽视的是,电视观众的主体是很需要这些字幕的。剖细了说,很多人看无字幕的影视节目并不觉得困难,但是如果他们带上字幕把同样内容再看一遍,可能会看出很多之前没意识到或理解错了的东西。
如果你小时候曾经和小伙伴们争论过动画片英雄的某个招式到底是叫什么,你一定能深刻明白这个道理。
另外关于港片,该网友也进行了详细的补充:
1963年,港英政府通过一条法例:所有电影必需配备英文字幕,作为政治监察之用。但当时因应实际需要,大多数电影也配备中文字幕,令操其他方言的人更容易理解电影内容。
这也逐渐变成一种不成文的行业规范。不过所谓“令操其他方言的人更容易理解电影内容”的效果也是时有时无,因为很多港片当时上的中文字幕是粤语口语字幕。
这条政策最大的积极意义,应该是为港片打开了西方市场。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