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窄边框的误触几率有多大?回答整理如下:
窄边框的手机误触几率同厂商的系统优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优化得当,哪怕是无边框手机,也能够做到0误触。
正巧最近很多厂商都在炒作无边框手机,相信很多朋友也在关注相关的消息,想知道超窄边框手机、曲面屏手机或者所谓的无边框手机是否会很容易因误触导致错误操作,所以我们今天就沿着“误触”这个话题进行展开吧。
系统优化可解决超窄边框手机防误触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的大体形态基本没什么变化了,直板触控统治世界,厂商只能在一些细节上寻求突破,比如手机大屏化,边框超窄化甚至无边化,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也令手机防误触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需要视觉的绝佳体验,一方面又想享受到操控时的爽滑,所以超高灵敏度的屏幕又应运而生,但高灵敏度触控屏,却又更容易出现误触。
其实从目前来看,误触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市面上的很多手机对于误触都没有足够优秀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很多用户对无边框手机误触报以怀疑的原因,不过正如小编前面所说,防误触是可以通过系统优化来实现的,这完全是软件层面的问题,如果优化得当,确实是可以实现防误触的,其实在这方面,相比于手机,iPad做得更好。
现阶段平板防误触做得更好
早期的平板屏幕边框总是特别宽,这不仅是因为技术问题,更因为大屏幕难于单手握持,只能用手握着平板边缘,才能拿起平板,如果平板边框太窄,手指就容易碰到触控屏,从而引起误触控。不过,相信很多朋友会发现,这一问题似乎没有对iPad Mini造成太大影响,即便握持时,手指碰触触控屏,也不容易误触,更不影响你用另一只手操控平板。
这主要是因为iPad mini上,采用了全新的智能防误触机制。也就是当屏幕上出现触控点时,系统会对触控点进行分析,首先,是触控点的移动分析,对于那些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触控点,系统就认为是误触,不进行反应。其次,是进行顺序分析,也就是优先对那些新出现的触发点进行反应,而对那些较早前出现的触发点,则认为是误触。第三,则是对触控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即优先响应屏幕中央位置的触控点,而对于边缘位置触控点的优先级降低。
这三个分析规则是针对手握平板边缘时的状态而定制的,毕竟在握持边缘时,必定是较长时间碰触平板边缘的固定点。而对这些触控点优先次序的降低甚至是屏蔽,就减少了握持引发的误触,这也提升了窄边框的实用性。
那么既然平板能够实现这样的智能设定,同理,手机上实现智能防误触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不过说到这儿可能会有朋友提问,无边框的手机同超窄边框的手机一定还有些区别,我们使用起来很可能无时无刻不在误触,这样单纯的软性判断还会有效吗?
未来无边框手机想实现防误触可借助硬件判断
其实想实现防误触,也并不用完全借助系统判断,逻辑判断确实也存在误判断的可能,触控屏要精确判断触控点是操作行为还是使用者的握持造成的,其实也并不复杂,只需检测触控点的受力就可以了,毕竟,要握持住手机,手必然要施加力量,此时握持点受到的是较大而持久的力量。反之,点击操作时的力量较小,且维持时间短。
其实目前也已经有人提供解决方案了,触控企业Synaptics公司在推出的Sensa的概念平板电脑,其背壳就被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安装有压力传感,并通过所搭载的ForcePad技术感应来自用户的握持压力,以此为根据来判断用户正在使用哪只手拿着平板电脑,以及具体的握持位置。苹果正在申请的一项防误触专利也使用了压力传感的物理检测方式,区别仅在于其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屏幕面的四个角上,这样,根据四个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不同值,就可计算出握持点位置。从而实现屏蔽该区域触控响应的目的。
虽然这种概念目前仅是在平板中出现,不过应用在手机中,原理应该也是一样的,区别应该只是压感的调校。同时作为一种概念以及正在申请中的专利,这样的技术出现在产品上可能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真正的无边框手机不也仅仅是在概念阶段吗?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当真正的无边框手机出世,一定也会有一个成熟的防误触解决方案的,大家不必太过纠结,而对于现有的超窄边框手机,虽然大多缺乏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过小编评测过这么多的窄边框手机,感觉误触几率也并不是很高。
以上小编只是提到了目前已经出现的解决方案,下面大家可以展开自己的创新力,提出一些让无边框手机可以实现防误触的好点子,大家一起探讨,也让一些厂商能够听到我们用户的声音。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