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体发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研究》的调查结果。根据该调查,55.2%青少年因上网导致身体不适。专家建议,公益性网吧是治理网瘾的较好途径。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伤害和网络违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现实或潜在的危险。为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开展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由于网络虚拟世界诱惑和青少年自我实现欲望强、青春期心理不成熟以及未学会正确应对现实挫折,青少年上网时间长,就很容易沉迷网络。本次调查显示:有55.32%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55.2%的有过“因上网导致的不适的身体反应”。在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根据本次调查分析,四类青少年人群易发展成网络成瘾的受害者:一为生活在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教养方式的青少年;二为采用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心理的青少年;三为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和社交效能感较低的青少年;四为自我认同度较低的青少年。
课题组专家表示,网络成瘾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威胁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存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和情绪干扰;网络成瘾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应激源多、幸福感低、攻击性强,造成青少年的孤独感增加。
课题组专家介绍,现行的网吧管理政策主要是采取封堵措施,这成为黑网吧生存的土壤。目前的网络管制政策中试图抑制青少年的上网需求,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并有相应的严惩措施。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得不另辟途径,黑网吧正是迎合了他们这种需要。因此,出现黑网吧屡禁不止的现象。
通过强制性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网络成瘾具有代价大和治疗效果甚微的弊端。在专门的机构治疗网瘾需要的时间长,费用高,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很多家庭望而止步。强制性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网瘾青少年经历强制性戒除措施后,很容易在心理上陷入孤僻,再一次染上网瘾。
专家建议,公益网吧的网页和游戏有一定的过滤,青少年每天都可以在那里上网两个小时,但是上网的资格需要两个条件:各项功课做完,并且得到家长允许;当天在公益网吧上网的青少年不得再到其他网吧上网。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这为青少年网瘾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网瘾治理不能单纯封堵,而关键在于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