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有些创业者看到更高的估值就直奔而去,忽略了那些有附加价值的投资人。反过来,有些天使投资人会觉得估值被炒这么高,真正的附加价值却不被重视,可能索性就不做“天使”了。
其三,创业者拿到过高的估值却没有得到亟需的帮助。这一方面容易造成下一轮融资陷入困难,另一方面因得不到帮助或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公司容易倒闭。
因此,纯粹做财务投资的个人或机构未必适合做天使投资人,我希望有巨大附加价值的天使投资人数量能够增长。我期待,一个良性的天使投资生态系统应该是这样的:有附加价值、技术、市场和人脉优势的人,做他们擅长做的天使投资;有钱但没有太多经验与附加价值的“富豪天使”们,不妨投这些天使基金,成为有限合伙人(LP)。以美国为例,Angels是美国最著名的一个网上天使社区,有一批专业的天使投资人领投项目,带动有资金的主要做财务投资的“初学者”们跟投,跟投者需要支付一些费用给领投者,如此一来,这种良性生态系统将会走得更好、更远。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挖掘创业者潜力、推动创业公司成长方面,一个合格的天使投资人应该怎么做?或者说,何谓上述的“有巨大附加价值”的天使投资人?
李开复:我认为,每一个创业者起初找“天使”,并不只是寻找资金,更多的是需要“天使”在他们初创时给予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创业者可能会存在某方面短板,诸如技术人员不懂销售、市场营销人员不懂产品,他们希望能够弥补这些不足。除此之外,初创者还需要寻找合伙人与同创者,这些人承担着决定公司未来方向与文化的使命,重要性不言而喻。“天使”可以帮初创公司寻找这批人,并根据行业判断、技术方案、市场用户等因素,尽可能地帮其搭建合适的人脉圈。以上所说种种都应是“天使”的职责。
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我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型、技术型的天使投资公司出现。事实上,越是创业早期越需要技术,如果说创业后期的重点是财务、上市,成长期是发展、扩张与融资,那早期其实最需要技术的判断。比如,2009年我们看好安卓系统,不看好塞班系统,在当时属于“少数派”,但是这一判断确保我们的第一批投资得到良好回报。又如,如今普遍看好的人工智能到底适合运用在银行、医院还是教育?发展无人车还是机器人?机器人到底该家用还是商用?无人驾驶到底适合L1(辅助驾驶阶段)、L2(半无人驾驶阶段),还是L3(高度无人驾驶阶段)?什么时候会成熟起来?种种问题都需要作出技术判断。可以说,天使投资人不是绝对需要技术,但是相对来说,技术型天使投资公司的数量可以再增加一些。
更具体一点,AI跟过去的移动互联创业有很大不一样:第一,如果只是纯科学家或者纯工程师参与,团队的完整度不够;第二,AI能够使用的前提是足够多的数据量,独特闭环的系统无法保证创业者获取数据;第三,有没有足够多、足够贵的可以储存、计算、分析巨量数据的机器。所以简单来说,AI的创业成本相对较高,更需要懂这个行业的投资者,不然有可能投一个倒一个。
从人才角度,AI要创业成功,应该是两类人的结合。一类人是AI的科学家,他们知道怎么用数据进行预测与分类;另一类人是懂行业、懂商务的面向企业的销售。之所以要后一类的人,是因为大部分AI的解决方案是卖给企业的,比如医疗解决方案卖给医院,金融解决方案的销售对象是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并非直接卖给个人消费者,所以要会做B2B的分析。
这两类人都很稀缺,同时兼具两种特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合格的天使投资人需要去“牵线搭桥”,“撮合”双方。当然最初始、最重要的是先找AI科学家,他们对产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打造出一个AI,之后再找一个面向企业的销售做科学家的初始搭档。目前,很多业务都是按照这种方向发展的。
真正做到了这些的天使投资人,可以被称为真材实料、蕴含巨大附加价值。同时,我想对创业者呼吁,当你找第一笔投资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看金额和估值,更多的是要看投资背后能帮上你的附加值。创业失败概率很大,如果有人能帮你把成功的概率从5%提高到20%,或者将产品的周期从一年压缩到半年,又或是扩充创业团队,他才真正有价值。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