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野蛮生长之后,沙集网商身上杂糅着日益丰富的互联网从商经验,和毫不褪色的中国乡土文化本能。热衷于颠覆和革命的互联网,改变了沙集人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但对小镇风貌的影响却又恰如疾风抚尘——看似壮阔,实则不惊。
在第八个双11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又一次来到沙集,试着去了解沙集网商心中怀着的远望,和他们脚下踏着的土地。
苏醒中的沙集镇
这是邱钟保到睢宁县沙集镇的第一个月,他刚从徐州市市郊开发区的德邦快递站点轮岗到100多公里外的沙集镇分拨点。在苏北的快递圈子里,小镇沙集无疑是最特殊的。“一般的乡镇都不会有这么大型的营业点,而德邦在沙集就有好几个。”
就在邱钟保到沙集的当口,这里的老百姓迎来那位影响了他们十年的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疯狂,太疯狂了!”在沙集镇,几乎所有人对迎接马云这桩事都用了“疯狂”二字。那天所留下的影像中,老百姓举着伞、拿着手机,里三层外三层地在雨里等着,就为了能和马云握个手,至少得看上一眼真人。
这种“疯狂”,事出有因。
在媒体人的笔下,沙集是“被淘宝所改变的地方”。从2007年全镇只有10家网店,到如今超过15000家,沙集下辖的所有17个行政村都成为了“淘宝村”(注: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作为睢宁县16个乡镇之一,沙集镇2015年的电子商务销售额约47亿,占到睢宁县的一半以上。
马云说:“在这里看到整个中国脱贫的一个希望,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
“互联网给沙集带来的改变太多了。”“沙集淘宝第一人”孙寒说,“大多数的改变都是好的。”
看不见的网商财富
上午8点,几大物流平台的门外,连排停着好几辆9.6米高的厢式货车和解放牌大卡车。为了准备2016年双11,这几天,邱钟保从一清早就忙着给分拨点落实场地、车辆和临时工。
不远处就是沙集镇的“网商一条街”。互联网与这条街发生勾连的故事被无数次书写过——
2007年,一个名叫孙寒的年轻人因逛宜家家居时得到的灵感,回到家乡沙集,在淘宝上卖起了简易家具。孙寒短时间内致富的消息,迅速在镇上传播开了,越来越多沙集人开始效仿孙寒,沙集镇也逐渐演变成了“淘宝镇”。
沙集街道多用网商相关词语命名
这条主干道在几年前被冠上了“网商一条街”的名字,街道两边的店铺要么是卖家具的,要么是围绕家具电商的其它生意,比如床垫加工、物流、摄影和会计等。
然而,刚到沙集镇的时候,邱钟保甚至不相信自己到了远近闻名的“淘宝第一镇”。“别的地方早高峰的时候,这里是死一般的寂静”。他说。
实际上,沙集人都过着“淘宝的作息”,上午10点左右才上班接单,下午4点开始发货。但让邱钟保觉得奇怪的是,已经“淘宝化”的沙集人却还保持着给现金的习惯。为了每天入账,他必须在晚上11点前用镇里唯一的农行ATM机给公司转账。一旦这台机器坏了,他只能连夜打车去县城存钱。
沙集街景
“没有大型商场,没有四大银行,饭店就集中在那么几条街上,老百姓很多穿得还不如周边乡镇的村民。”邱钟保并不掩饰初到沙集时的失望。
但直到开始走访沙集网商,他才慢慢发现这片土地下所埋藏的财富。
“有个老板平时骑着三轮车来送货,我去到人家厂里才发现,院子里停着一辆宝马、一辆奔驰。”邱钟保说,“办公室那雕刻摆设,金碧辉煌的,一看就是高档货。”
自从沙集人开始干起了电商,有百万、甚至千万资产的网商并不少见。引风气之先的孙寒告诉《天下网商》记者,他的公司年收入就达千万。
然而,这些网商财富想要转化成邱钟保所期待的公共基础设施,仍缺乏土壤。
“地方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富的是老百姓。”一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坦言,“从网商那里几乎得不到税收。政府为了服务网商,建造基础设施的钱主要还是从财政拨款和投资中找。”
即便如此,在孙寒的记忆里,邱钟保口中那些与“第一镇”不相符的细节里,也已经包含着不少的改变:路宽了、网速快了、供电稳定了,镇上还有了消防中队。尽管没有发展电商的乡镇也都有类似的变化,但孙寒还是坚持认为电商让沙集变好了。
“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整个镇子从灰色变成了彩色的。”孙寒补充道。
沙集在忙碌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傍晚
从孙寒的办公室望出去,满街都是五颜六色与开网店相关的店招、海报。当小镇在黄昏时刻醒来,旺旺的“叮咚声”、卡车的轰鸣声,混杂着呼喊声构成沙集独有的主旋律。
最近两年,这旋律中还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机械声。
沙集镇正规划打造“一城两园一带”,即电子商务城,电商产业园和电商物流园,徐淮路电商产业带,想要把沙集网商产业“园区化”。
为生存而升级
2016年的双11临近,这几天,沙集镇的一些网商们在备货之余,正忙着给淘宝的“中国质造”准备着材料。
“纳税证明镇政府说会统一给办,其他的资料我这里都准备好了。”这是文道兵成为网商的第九年,也是他来到沙集镇的第十五个年头。“今年申请‘中国质造’是一件大事,有了这块牌子能说明我们产品的品质,才能有销路。”
2002年,因工作调动,这个重庆小伙子从山城来到沙集,并成为了沙集女婿。和大多数的沙集网商一样,他和妻子也在“网商一条街”从板式家具做起,开了家前店后厂的店铺。到现在,他每年有约50~60万的纯利润,店里的员工不仅有当地人,还有从老家来的亲戚。
2015年,文道兵“转型”做起了实木家具。与其说这种转型也是一种野心,不如说是生存需要。“板式家具的竞争已经到了跑量也不赚钱的境地,必须转型。”他说。
这种“需要”在今天的沙集已经非常普遍。从第一个干网商的孙寒,到才开网店没多久的新人,整个镇子的网商们都在谈转型升级。
见到孙寒时,他正结束一个接待任务回到公司。一位镇政府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每年来沙集调研的大小考察团不下500个批次,而参观孙寒的公司,和这位“第一人”聊聊,总是行程安排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2013年底开始,孙寒分享的故事里总会多些新内容。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