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微软产品的朋友对于“改名部”这个神奇的部门一定不陌生,虽然这个部门基本上是在网友脑洞中建立,但你却不能说这个所谓的“部门”完全是子虚乌有,因为微软某些产品名称隔三差五就就改个名,刷个存在感,你就不能不说这是神秘的“改名部”所为。
虽说改名部的作品真的不少,但很多用户也发现这个虚拟部门有时也不是很敬业,或者说有点“不务正业”,因为很多用户认为该改的名字和文案它不改,而很多看上去无关紧要的东西倒是改来改去。实际上,IT之家曾在《微软改名部和苹果命名部的故事……》一文中介绍过这些改名事件的大体缘由,就是不得不改,每次改名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除了这些“刚需”之外,还有一些东西也需要改,比如Win10中的各种英文名称和文案。
改名需求源于套路
为什么这些英文内容要改?这完全是微软的“执念”所致。因为微软想要自己的Win10在三年内在全球的安装量达到10亿台以上,虽然这个目标现在看来连微软都不抱希望了,但作为一款普适性的产品,要想让尽可能多的用户接受的话,就得让尽可能多的用户用起来顺手,这一点微软做的已经很有进步了,多数用户Win10一周年更新版体验良好。除此之外,系统的外在普及型还应该继续加强,起码不能让用户有认知上的障碍。
▲图片说明:微软让Win10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都是为了公司盈利
好在有些传统名称经过二十多年的打磨,在中国早期电脑用户的影响下已经被最大限度的本土化了,比如Windows7、Windows8和Windows10可以简称Win7/Win8和Win10,甚至简称W7/W8/W10;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浏览器”……其实最好的范例就是Windows XP,可以直接简称XP,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微软名称的原汁原味,又好念好记,而且这两个字母在某些中国用户嘴里读起来更简约而且有特点 —— 叉辟(你知道找同音字,而且尽量不污有多难吗……)。虽然没有数据可考,但这个名称对于XP红遍大江南北并且变成“老不死”系统应该是有加成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本文的主旨了,那就是要让Win10及其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变得接地气,容易让用户认识并且记住名字。这就像我们出国后,往往都会自己起个英文名,为的是方便和当地朋友联系;老外到中国以后,也一般都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套路都是一样的。
▲图片说明:国际友人互相问候
那么对于含有一定英文比例的Win10系统来说,这些内容就增加了国人的认知难度,尤其是新产品,很难抢夺用户市场。还有一些英文的文案,并没有翻译成中文,这让中国用户参与程度很低(例如《反馈中心》的公告内容),这都不利于Win10的更大范围普及。虽然翻译英文文案可能不太应该算是“改名部”的工作,但既然英文名改中文名应该算是他们的任务,那么在本文中我们就顺便让他们承包所有Win10本土化任务。目前看来,改名部至少有5个“死任务”应该尽快完成。
一、Windows Defender 免费杀软
这个英文名称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有点丧心病狂了,先不说用户是否能理解这到底什么意思,第一眼直观感受就是这名字太长,两个长词拼在一起,既不能“简称”,又念不出来,直接给没有英语使用大环境的中国用户造成“高冷”的第一印象。既然高处不胜寒,还怎么广泛传播?微软可是想让Defender在Win10中抛头露面的,毕竟这款杀软经过几年的修炼,内功已经深厚了不少,作为免费普及型杀软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其实微软在推广这款产品的细节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最明显的就是把原来的“城墙”图标换成了喜闻乐见臭大街的“盾牌”。也许这个图标真的是没什么新意,甚至很“套路”,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图标往任务栏一放,会有更多普通用户知道这货就是杀软。但关键是点开一看,Windows Defender就是让很多人叫不出口,一般用户可能也就说句“这什么鬼”,然后又去装了数字全家桶……你不得不承认,用数字作为名称在中国就是吃得开,因为我们有这个文化认同,而且中文数字都是单音节,好念好记。当然也有不用数字的,但人家可以让你边杀毒边升级呀,挂一天顶两天,挂一年你就满世界的太阳和皇冠了……
所以,对于只会杀毒的Windows Defender,论杀毒本领还比不过卡巴斯基、比特梵德和小红伞,而这些顶级产品既有过人本领,又有中文名,好不好记放一边(实践证明这也不难记),至少国人能念出来。再说说免费,论做皮肤肯定被国产吊打;论宣传人家双核四核一千核……无穷无尽,而且这些核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上述顶级杀软,在评测机构跑分还很高;论名称,英文名在国内大环境中肯定不如数字和中文吃香。因此,Windows Defender想要走红,最容易着手的可能就是中文名字了,毕竟引擎的改进是慢功夫,皮肤中看不中用,起个好记的中文名能够在宣传上有的放矢,用户也能够立刻知道并记住你是干什么的,一般用户哪有闲工夫搜一下Defender是几个意思……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