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我输了,而是我差点赢了。”
——题记
7月20号的北京,一整天的大雨滂沱。中午1点多,中关村一位健身教练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大雨滂沱的街景小视频,配文:这天儿还来了个健身的,我必须奖励他100个俯卧撑。
我问:不是程炳皓吧?!
答:是的。
当晚,一位开心网的前员工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还记得那个“偷菜”起家的开心网吗?这次它卖给了上市公司》,并说道:
“看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难过。这是我投入感情、责任和精力最多的一家公司。一起经历了各种同舟共济。可最终还是不欢而散。时至今日,都不太敢回忆那三年。像梦一场。比恋爱都伤感情,伤元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问:为啥是不欢而散呢?
答:到后来,每个人都不开心,每个人都有一肚子委屈。但是又没有具体的原因,所以这是最难受的。
此时程炳皓已经被电话和微信轰炸,来自朋友、前新浪同事、前开心网员工、还有媒体记者的约访。
其实开心网的最新动向7月8号就有披露,只是它来自一则不起眼的上市公司公告,少有人留意。那则公告显示:北京开心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拆除VIE结构,引入新的控股股东,周斌将成为公司重组完成后的实际控制人。
至此,程炳皓创办于2008年初的开心网,历经八年大起大落的故事算是划上了一个——“是我的句号,但不是开心网的句号。”程炳皓说。
好吧。无论开心网还是程炳皓,无论逗号还是句号,还有人关心这家早已被淡忘的网站的最新剧情吗?7月8号那则公告,我也只是漫不经心浏览了一下。
两天后见到程炳皓,看到他手机中撰写好的告别信《再见,开心网和开心人》,作为曾经的开心网用户,还是被触动到。那天晚上,我在时隔很久后再次登录开心网。
花了一两分钟回忆用户名与密码,顺利登入主页。但是与开心网久别重逢的第一印象却很不舒服:页面上飘浮着各种狗皮膏药般的小广告,导航栏还有一行百度推荐搜索:有A片资源吧、激光脱毛手术等等。
开心网怎么变成这样了?!
但是,但是。当我点击进入个人主页,看到主页侧栏显示,我在开心网留下了225张照片、21篇日记、442条记录、2503则转帖、362位好友、17019次好友最近来访的时候,当初流连开心网的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每条记录、每则转帖、每张照片下面的留言都唤起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的一张张面孔。
回想起来,虽然之后经历微博的火热与如今微信的无可替代,当年在开心网愉快玩耍的体验,是微博与微信时代都不再有的。在微博上我们追逐明星和新闻,经常激动或愤怒;在微信上我们随手为朋友的美食美景萌娃点赞,在工作群中和老板同事同步工作,在诸多行业群或朋友群中漫不经心地扔帖子、插科打诨或者抢红包。这些都各有乐趣,却与开心网当年带给我们的“开心”是不同滋味。
开心网本质上更像Facebook。它也是最有希望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的FB”的一家公司。(不要跟我说人人网,我不相信一家竞争手段恶劣的公司可以伟大或成功。)中国至今也没有一个FB般的社交网络,无论规模或性质。微信约等于FB+What’s App吧。
然而,同样遭遇各种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同样面对用户的成长与厌倦、同样经历从PC到移动端的时代迁移,为什么FB一直在持续发展不断强大,开心网却在八年间从一家亿级用户的社交平台,变成了一家不大不小的手机游戏公司?
开心网最新的剧情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它已成功转型为盈利良好的手游公司,早期股东与创始人程炳皓都将退出,深圳上市公司赛为智能将成为它的控股股东,周斌成为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但是,相比这个结局,更精彩也更有价值的是开心网过去八年划出的曲线,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差点赢了”的故事。所以值得复盘:开心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蜜糖变砒霜
在熊家贵的记忆中,开心网最初的火爆来得似乎挺容易,“没觉得我们当时有多么艰难或者多了不起,网站就那么火了。”
熊家贵是开心网的总架构师,至今仍是。他也是开心网的第一位用户,是随程炳皓一起离开新浪创办开心网的最早一批人。作为非常纯粹的技术人员,熊家贵几乎看一切事物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事情的其他维度,他既没兴趣也没感觉。在他看来,开心网当初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在于最早从新浪一起过来的那支十几人团队,早在新浪时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和产品能力,因此并不太费劲就开发出了开心网。
这确实可以部分解释开心网的脱颖而出。毕竟当时社交网络已不是蓝海,无论国内国外。但至少在国内,开心网崛起的速度令所有社区、社交类产品与网站黯淡。是开心网将中国亿级用户带入了网络社交的时代。
技术因素常常被忽视。产品形态、用户体验、商业模式总是更显性。但是,没有卓越的技术能力,根本不可能支撑海量用户涌入开心网、同时在线玩耍,也就没有开心网病毒般在用户中迅速蔓延。尤其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这往往是致命的短板,它们通常缺乏门户、BAT等平台型公司才拥有的服务亿级用户同时在线的能力,导致后续增长乏力。
而程炳皓在新浪十年之久,离开前已是CTO。他和创始团队从一开始,就不仅具备服务海量用户的能力,而且心怀服务亿级用户的抱负。
我曾和开心网创始团队中的好几位成员聊天过。这是一群拥有极高的技术与产品经验、能力及热情的人,他们都曾在新浪经历过不少成功或不成功的产品。我至今仍记得其中一位黄黎明,在谈及他在新浪做的一款视频产品如何被用户喜爱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们之所以离开新浪,最主要似乎不是因为开心网的项目有多么吸引人,而更多是因为在新浪倍感大公司的束缚与低效。
可以说,程炳皓带着这群人出走新浪创办开心网,让他们在新浪积累多年却被压抑的产品才华、激情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从而造就了这家网站的爆发。
除技术实力之外,开心网另一个被忽略的特质是它的理念。理念是一家公司的灵魂,是这家公司诞生和存在的那个why。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大谈市场、产品和商业模式,但是你只看到他基于行业与市场的10个how,却没有基于这个世界的1个why。
程炳皓是带着一个理念创办开心网的。他觉得职场生活扭曲,很多白领迷失其中,辛苦却不快乐。新浪后期的他,就是其中一员。因此,他希望做一个让职场人回归工作与生活的真实意义,找到工作与生活乐趣的社交网站。他命名的“开心”网,不是形容词“快乐”,而是动词“打开你的心”。——且不说这个理念是否有点肤浅,不如FB要“连接全人类”那般宏大高远,但至少,这家公司诞生于一个朴素、清晰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独角兽”(八年前的创业界还没这个词),也不是为了早日上市。这也是开心网能迅速赢得大批用户的原因之一,它足够单纯而真诚。
关于开心网成功的分析当年就已连篇累牍。回看起来,初创期的开心网就是一家简单的“技术+理念”的公司:卓越的技术能力+朴素的产品理念,这支撑起了开心网最初的成功。
然而,然而。公司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开心网“技术+理念”压倒其他一切的运行逻辑却没有变。不是这个逻辑错了,而是它不足够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横空出世需要一款爆款产品,但是仅有一款爆品,并不足以支撑一家公司持续生长。
“现在看来,当时的开心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一个网站,而不是做一家公司。”孙璐在离开开心网五年多之后这么回想。
用户增长和业务发展让开心网不断扩张,本质上已经从一个个产品与功能、一个网站变成一家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