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预付卡沉睡余额经济惊人 乱象监管需多管齐下

2012-05-08 09:42  第一财经日报  乐琰  我要评论(0)字号:T|T

小吴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一到重要节日,作为礼品发放物,各类消费卡总是首选。“因为直接发现金不方便,而且消费卡也可以避税,所以发放消费卡给客户最合适。”小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而这也成就了一大批第三方支付消费卡或企业自行发卡的巨大市场,在这个消费卡的世界里,发卡企业成为融资平台,基于这笔“无息贷款”,企业可以零成本进行各种理财和投资。不仅如此,哪怕是卡内仅有几毛或者几元钱的余额,积少成多之下也能给企业每年带来几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固定收益。

巨额无息贷款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大类型的消费卡,一种是具有第三方支付资质的通用卡,即除了在发卡企业体系内使用外,还可以在其他签约商户使用,比如联华OK卡、杉德卡、得仕卡等;第二类则是企业自行发行,只能在本企业体系内使用的单用卡,比如一些健身卡、美容美发卡、超市消费卡等。

相对而言,通用卡的发行量和所涉及金额是巨大的,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斯玛特发卡量已达到1000多万张。

根据联华OK卡发行方百联电商旗下子公司安付宝公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7月底,因支付业务形成的备付金余额约为9.41亿元。所谓备付金余额即已经收款但还未发生消费的存额。有业内人士称,联华OK卡每年的销售额可达40亿~55亿元,每年可给百联体系的现金贡献达15亿元。

而有知情人士指出,上述数字还太保守,联华OK卡每年的发卡总金额可能在70亿~80亿元。

“庞大的发卡量给了发卡企业巨大的资金沉淀,根据商户合作协议,客人在店内拉卡消费后,资金一般是划入发卡企业,事后再由发卡企业在账期内结算给发生消费的商户。而这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有些百货类企业的结算周期较长,卖场类企业一般采用隔夜即第二天结算方式运作。”长期研究第三方支付,并与一些发卡机构、超市等有业务联系的欧诺阿卡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先生透露,即便只有一天的账期,如此庞大的金额也完全可以让发卡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运作一些短期理财产品,更不用说那些涉及几个月账期的款项,绝对是带给发卡企业一笔巨大的“无息贷款”。

一些长期从事消费卡发行或代理合作的业者反映,大型发卡企业获得这笔“无息贷款”后,一般会有几类投资流向,第一种是比较保本和成熟的理财产品,比如对于隔夜即结算的款项一般投资30天期至90天期、利息率在4%~5%的短期理财产品,只要每天的资金周转正常,则能保证获得比一般存款利息稍高1%~2%的利息收益,由于资金量大且风险小,这种方式能给发卡企业带来稳定的不菲利润;第二类则是股市类投资,但考虑到有一定风险,所以发卡企业会将资金用于获利可能性较大的打新股;第三类则是用于新店投资,这多发生在发卡企业本身是经营零售的公司身上,类似健身房、百货、美容美发店等,因为这类发卡企业自身具有拓展网点需要,不过这种方式风险最大,毕竟有借有还,且新店盈利需一定周期。

“沉睡余额经济”不容小觑

除了上述利益,发卡企业还有一笔稳赚的钱,即来自于卡内余额。“说来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发一张消费卡,通常可以保证有10%的利润。这笔利润来自于佣金、卡内余额以及利息。以信用卡作比较,一般银行信用卡消费,银行收取千分之五到1%的手续费,但联华OK卡等较为强势的通用卡则会收取1%~3%的佣金,但这不是最大的获利点,关键还在于卡内余额。”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指出。

记者多方采访后了解到,卡内余额分两种,一种是暂时未消费,但之后会消费的,比如一张100元面值的消费卡,暂时先使用了50元,还有50元余额会在未来有效期内使用;第二种则是几乎不会再使用的“沉睡余额”,由于消费卡不能提现不可找零,因此不少人都会将卡内从几毛钱到几元钱不等的尴尬余额剩下,不再使用,当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额余额“聚沙成塔”后,一笔巨大的“沉睡余额利润”就产生了。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通常占据卡值面额3%~5%的“沉睡余额利润”会成为“结余”,以一个年发卡金额约1亿元的企业来计算,加上利息等,其一年仅卡内“结余”就会给企业贡献高达约500万元的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以前这些结余可直接计入利润,根据新的第三方支付规定,现在这些结余不能直接计入利润项目,但商家并不会担心,因为这笔资金的使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发卡企业依旧能通过各种资本运作使这笔资金给公司带来收益。”于先生指出。

“这里就要说到海外相关法制的健全和对发卡企业的严格管控了,海外市场的零售商也有发行消费卡的,但与国内作为送礼或发放福利不同,海外市场企业发放消费卡仅是针对个人,即亲友之间个人送礼,一般只有10欧元~50欧元面额,以一个普通欧洲人2000欧元月薪来看,这样的面额实在很小。所以发卡企业难以有巨大的资金沉淀,自然也不会借沉淀资金做大量投资。此外,海外相关部门对发卡企业有严格的审核与评估,比如发卡金额会在工商登记时作为发卡企业的‘或有债务’进行登记,一切都很透明,便于监管。而在国内市场,这些监管似乎还并不明确。”于先生坦言。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