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经营成本大幅上扬以及网吧用户数量首度负增长的影响,2011年我国网吧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9.7%,为619.05亿元,整个网吧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文化部日前发布的《2011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13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38.3%。其中,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7.9%,较2010年下降7.8%,首度出现负增长。
网吧行业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低收入人群主要的文化娱乐场所、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网吧在我国文化市场建设和网络文化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人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上网终端的多元化,网吧的发展空间逐渐受到挤压,生存压力也日益加大,整个行业在面临下一步发展思路创新的同时,亟须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客观性总结。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利于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网吧行业的认识和管理,有利于各地网吧经营者了解行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而且也有利于社会各方面更为客观地理解网吧行业的生存和经营状况,尤其是对规范国内网吧市场、促进网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网吧连锁率近40%从业人员素质趋高
2011年各地继续把网吧连锁推进工作作为网吧市场管理的头等大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以连锁促规范,以连锁助管理,以连锁带转型,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根据《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市场占有率看,目前全国网吧连锁率已近40%,较2011年初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从门店数量看,网吧直营门店数量1万多家,加盟门店数量4.8万多家,直营门店比例略有上升;从连锁企业数量看,经认定的全国网吧连锁企业4家,省级连锁企业232家,区域性连锁企业343家。
与此同时,各地创新网吧连锁推进模式,摸索出许多连锁推进的新方法、新模式,如多部门联动推进的“江苏模式”、推动网吧联合经营发展的“安徽模式”、整合与整治同步的“辽宁模式”、鼓励网吧连锁管理企业参与网吧管理的“浙江模式”、以内容配送为主导的“四川模式”、将无违规评估指标引入连锁企业管理的“上海模式”以及将网吧连锁纳入政府考核工作的“成都模式”等。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网吧连锁企业借助连锁优势,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与咖啡屋、网络游戏、网络教育、电子竞技、影视放映等多行业有机融合,连锁网吧业态不断拓展,推进网吧从单一的上网服务场所向以上网为基础的多元化运用平台方向发展。
但随着个人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上网终端的多元化,网吧的发展空间也逐渐受到挤压,生存压力日益加大。《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吧总量为14.6万家。由于经营成本增加、用户流失等原因,网吧市场规模同比减少19.7%,为619.05亿元。《报告》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吧市场受到强烈冲击,网吧行业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单体网吧赢利更加困难,网吧用户向成熟群体扩展。但网络游戏及网络音乐仍是网吧用户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应用,使用率分别为85.8%和51.8%。网络视频使用率也出现大幅增长,达35.6%。
据统计,2011年,全国网吧从业人员为106.6万名,18岁至23岁的青年人占比最高,为48.8%;网吧从业人员的整体教育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约六成拥有高中、中专、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比提升至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