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开放,不同的诉求
要了解Android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就必须了解Android的架构。大体来说,Andriod系统可以分为4大层面,从内到外依次是: 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和应用程序层。
虽然使用了Linux内核,Android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却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Java的最大特点是跨平台运行,只要解释器功能版本保持一致,执行相同代码就会得到惟一的结果。这一特性被Android完全继承,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可以用全部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应用,而不必考虑不同硬件环境、乃至不同系统体系架构下的通用性问题,大大节省了开发成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2G时代迷失的半导体巨擘MIPS才会在 Android上投下重注,竭尽全力打造“Android on MIPS”生态环境。MIPS非常清楚,只要搞定内核和系统运行库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就能分享Android带来的海量应用,以及新的客户群、市场和商业机会。
开源的力量
MIPS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角色参与其中,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是 Google推动Android系统的核心思路。全球恐怕只有苹果能够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独立打造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但这也并不保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最近iphone 4爆出的“天线门”),都可能左右一系列产品的命运。作为一个一贯坚持相对开放策略的后来者,Google为Android选择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条更加保险的捷径。
多赢的基础来自于Android系统使用的ASL授权方式。ASL是一个开源许可,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到 Android系统源代码,用于二次开发; 另一方面,它允许二次开发的代码被闭源,进行带有商业性质的发布。对于有意拥抱Android的厂商而言,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授权方式既带来无限的机遇,又尽可能地保证了它们的利益。于是乎,Android产业生态环境中出现了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影子,其能量自然要比第三方应用程序设计者强大得多,为 Android系统快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多种经过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其中以播思通讯为中国移动打造的“OMS” 和联想LePhone手机采用的“LePhone OS”最有影响力。前者以提高运营商对用户需求的控制力为主要目标,集成了中国移动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 后者采用平台化的理念,内置了包括即时通信、社区、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大量互联网主流应用。二者在功能侧重上的差异,明显体现了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在商业模式上的不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