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官方的解释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其一是赤壁市公安局专门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写汇报材料,反映2004年1月—7月间,网吧违法犯罪问题严重。
这期间,他们打掉了一个由20多人组成的青少年团伙,该团伙利用聊天工具QQ进行联系,汇集到某广场聚众打架砍人,赤壁市公安局一举打掉了这个叫作“狂风帮”的团伙,其中年纪最大的18岁,最小的12岁。
公安局的汇报材料中表明,公安在管理上确实有难度,对于未成年人上网,市民的投诉或报案都直接打110,但是公安部门只能劝告网吧业主,不能停、关、抓。
据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任泽民主任说,未成年人上网是文化部门管理,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条例》中责权分工上面是很清楚的。如果由公安机关来管“理不直气不壮”。当时在赤壁市的职能分工并不明晰。
没其二,市委几位副书记分成几个小组,对全市所有网吧进行口头、书面整顿,但是效果却并不好。网吧业主和相关检查部门打起“游击战”,“今天关,明天开”。后来业主也“精明”了,检查的时候,检查人员看到的都是成年人在上网,实际上网吧业主将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转移到房间后面,用一个锁把门锁起来,安全通道极为不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市一级领导及政法委综治办、信访办等有关部门接到多起群众举报、投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沉迷网吧也多次找到政府希望能治治网吧的环境。当时正值暑假,学生们几乎都往网吧涌,气温高时所有网吧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市领导也有“搞垮一家网吧,挽救一批孩子”的想法。
赤壁市政府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安全度夏”,2004年,赤壁市63家网吧在7月28日至8月1日陆续停业,网线也随之被掐断。
网吧关闭后,赤壁一些人的正常网络生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求职、娱乐、交友等网络活动“举步维艰”。 20岁的王馨,当年在赤壁读书,据她回忆,那段时间放暑假,她的娱乐活动就在家里看碟,要不就去逛街。一时间怨声不断。
一个月后网吧重开
经过一个月的行业整顿,63家网吧,20家证照不齐的“黑网吧”被取缔;整顿后消防通道畅通,43家网吧各证照齐全的于9月1日重新营业。
“各行各业中都存在‘败类’,但不能因为有一两个,就要禁止掉一个行业吧?否则真成了‘一只老鼠害一锅汤’,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为不妥。”一老板说到当年的停吧事件有些激愤,当然提出关闭、禁止网吧行业的人的本意或许是好的,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网吧业主的权益。
当年经历此事件的一位罗姓市民说:“互联网出现十几年,一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预测和避免的。网吧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在于网络这个科技手段本身,关键是管理问题跟不上,不是网吧自身造成的。”
“当时也只是暂停一个月,不是停后就不管了。”赤壁市文体局文化市场股谢股长说。
据介绍,当时赤壁市区共有63家网吧,电脑2736台,一些网吧消防通道不畅、零点营业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现象严重,文体局文化市场整顿专班从2004年7月中旬开始,对全市网吧进行行业整顿。
当时政府下了狠劲关闭了所有的网吧,在网吧整治问题上先后有三个副市长主管此工作。
2004年9月开始,赤壁市散落的网吧开始集中,便于管理,“虽然做了一些处理,但最终网吧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网吧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桂黄光说。
据了解,一些网吧进行了整改,没有到规模的网吧进行了合并,2005年到2006年,赤壁市的网吧数量一直稳定在57家。
赤壁市政府此次行动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关注。有专家称,消除网吧负面作用的想法是对的,但一切过激的行为都是“因噎废食”。
事隔两年后,对于当初的全市网吧停摆行动,一些领导也表示:“为了学生的‘平安度夏’干脆把门关了,一了百了,这样处理也是不对的。”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就只能按照此条例来,超过范围的属于违法。不能因为接到几起某些网吧的违规行为就将全城的网吧关闭。
“网吧的治理想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不可能。”赤壁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任泽民说,要治理先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条例》,上面的职权分工很清楚,一些完全没有职能的机关到网吧去罚款,这样就把整个市场搞乱了。虽然2004年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是“2004年网吧治理的效果并不好。网吧抓一下就好一点,不抓又反弹了。”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