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不少科技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微软、苹果。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是非常大的,但他们还算不上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技术门槛要比互联网企业高的多,因此面对的竞争也要少的多。不过,他们的做法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
总体来说,我认为一家国外互联网企业要想做到在中国能风生水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管理上中国本土化,给予中国团队足够的权力。由于中国文化、市场和营销环境的不同,导致中国管理者在企业运营方面与国外注定有着极大不同。在国外行得通的管理模式,在中国未必行得通,在中国玩,你就得按照中国的规则。前不久,领英(LinkedIn)中国总裁沈博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领英为什么找我来做中国区总裁,是因为我曾经创办过团购网站糯米网,有过成功的本土创业经历,同时也有过在跨国公司的工作和管理经验。架构方面,我是中国区的第一个员工,作为全球副总裁直接向全球CEO汇报,下设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向我汇报,这在以往的跨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国分公司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二、在产品开发上启用“中国通”,开发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产品。想当初,微软为了在产品的汉化上做到入乡随俗,专门组建了中国人构成的团队负责产品的内核汉化,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政府和高校进行紧密合作。而LinkedIn在中国产品开发方面,也不仅仅限于简单的汉化,而是聚焦于本土化,比如与微信、QQ邮箱等产品进行整合,接连推出微信内应用“领英名片”、与QQ邮箱绑定的“领英职业签名”等。Evernote在2012年5月进入中国市场,官方设立了本地的团队并且取了一个新名字。同时,在中国的运营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服务,它断开了Evernote的国际版,在中国他的名称叫做印象笔记,启用了中国的管理团队。
三、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和相关规定。2010年,谷歌打着奉行“不作恶”理念的旗号,公开反对中国的信息审查制度,退出了中国市场,由此也引发了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大讨论。然而,斯诺登事件发生后,世人发现即便是号称“自由天堂”的美国也存在对互联网的监视与检察。网上披露,美国国安局也截取谷歌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数据,以便监察分析。谷歌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地方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相关规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内容审查制度可能更为严格,这也导致很多国外互联网巨头,比如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由于在内容方面得不到中国有关部门的认可,不得不被拒之门外。而反观同属社交产品的LinkedIn就不同,LinkedIn严格遵守中国法律监管关于媒体内容的规定。对于删除政治敏感的内容,LinkedIn曾发布官方声明称,“确实存在一些服务的审查关系,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很清楚的是,为了保持我们在中国和世界所有会员的价值,我们需要移植中国市场关于内容的审查规定。”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