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一大早,奎文区领秀华城小区的于女士就给记者打来电话,焦急地说:“这么冷的天,我是天天到各个网吧里找孩子啊!给你们打电话求助,是我最后一个办法了!”
众里寻子千百度
原来,于女士的儿子今年15岁,目前上初中三年级,沉迷网络已有一年多时间了。于女士说,儿子刚上初二时,吵着要手机,说是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了。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同时也想到这能方便她找到孩子,于女士就答应了孩子的这一要求。
但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于女士就发现儿子有到网吧上网的迹象。当她质问儿子时,儿子也承认了。后来,母子经常会因此发生冲突,很多次,儿子都会背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跑出家门,到附近的网吧上网,经常一玩就是一个通宵。
起初,于女士同丈夫还能在网吧找到孩子,把他领回家。后来,随着家长找到他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心眼也多了。儿子不再到家和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了,而是又到很远的潍城区的几家网吧上网,根本无心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无奈之中,他们夫妻俩经常是日日夜夜奔波在城区内的众网吧,寻找孩子的身影,但经常是孩子曾去的网吧都找遍了也找不到他。夫妻俩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孩子,孩子也答应得很好,有一段时间没再去网吧,然而,如今,孩子的“网瘾”又犯了。
11月15日是周日,于女士上班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儿子一定不要再到网吧上网,儿子表示不外出了,在家里认真做作业。然而,当日于女士一连给儿子打了20多遍手机,儿子不是不接就是无法接通。下午五点多钟,她下班回到家,不见儿子的影子。她非常焦急,担心儿子出现什么意外。傍晚约六点钟时,她正打算出门寻找,儿子才从外面回到家。见儿子回到家,于女士也没有多说什么。吃了晚饭后,在于女士丈夫的追问下,儿子才承认,他整整又上了一天的网吧。
想尽办法难去瘾
于女士说,她本想用不给零花钱的办法控制儿子到网吧上网,但与她同龄的很多母亲说,用此办法不合适,如果孩子采用过激的办法,如偷、抢等违法行为,来获得钱财去上网的话,后果会更严重。所以,于女士每周只按时给孩子10元零花钱。但前一段时间,于女士在按时给了孩子零花钱后,孩子又问她要了40元钱,说是一个同学过生日,后来又问她要了20元钱,说要理发、买手套。但最后,她也没有见孩子理过头发、买过手套,估计这部分钱又让他拿到网吧“挥霍”了。
于女士痛心地说,她承认作为家长,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但她认为网吧也有很大的责任。“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标语都标注在了众网吧内,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多少家网吧呢?每次到网吧内寻找孩子的时候,她都注意到有三分之一的上网人员是未成年的孩子。
家住奎文区北宫东街的张先生也向记者说了孩子沉迷网络的事。他说,他的孩子也是15岁,为了去网吧上网,常常和家长打“游击战”。为找孩子,家长时常徘徊在寒冷夜晚的大街小巷,吃足了苦头。为了上网的事,他打过孩子,也骂过孩子,也心平气和地教育过孩子,但这些办法均不奏效,他实在是无奈了。
于女士、张先生希望,好心人能帮这些心力交瘁的家长想个办法,将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内解放出来,也希望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杜绝个别网吧容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违规行为。
老师建议停手机
潍坊中学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刘士永说,据他了解,这部分上网的孩子大多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不仅限于通讯,还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逐渐的,这部分孩子不再满足于手机上网,而是开始出入网吧,最后发展成“网瘾”。对此,家长可以适时推心置腹地同孩子“摊牌”,进行引导教育,必要时可使用“苦肉计”。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对这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家访,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学校,引到课堂,让他们在学校中有成就感。得到老师的认可,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刘士永老师说,目前,城区内不仅高中、初中的部分学生拥有手机,甚至在小学里也有部分学生有了手机。他认为,家长过早给孩子配手机利少弊多,孩子下课时用手机上网,上课时发短信,极大地影响了学习。建议这部分学生家长让孩子停用手机,同时,这也是配合老师戒除个别学生“网瘾”的一个途径。
监管力度要加大
对此,奎文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说,他们辖区内共有69家网吧,对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求,各网吧执行得较好,一般得需要持身份证才能进入网吧上网。但也可能有个别未成年人持存有成年人信息的上网卡进入网吧上网。对此,他们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如发现网吧存在这种行为,将进行罚款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会停业整顿。
潍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说,他们辖区内共有网吧40多家,大部分能遵守“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他们针对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加强了日常检查,但还是不能杜绝这个现象,这个问题也值得他们反思。今后他们还是会不定时地对网吧进行检查,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